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中資券商機遇與挑戰並存。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崔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當務之急,是實現離岸人民幣在境內外的雙向平衡流動,目前,政策上對人民幣境外投資較為開放,對回流渠道的拓寬仍有諸多管制,令中資券商難在人民幣業務上大展拳腳。
回流限制多產品少
目前,可回流內地的離岸人民幣主要集中在本港,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的人民幣存款為5524億。崔春表示,人民幣在境外投資相對活躍,政策上開放力度較大,但境外人民幣回流內地進行投資,則十分有限,「投資規模小,種類少,政策上對產品和量的限制都比較多。」
從離岸人民幣回流渠道(見表)來看,回流的人民幣主要是來自境外貸款和出口項下貿易融資,服務於實體經濟;可以直接投資內地資本市場的只有RQFII(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產品,初期額度僅200億,其中20%可投資股市,二期500億的A股ETF產品則尚未推出。
已做好準備 等待政策放開
「現在可做的事情很有限。」一同接受訪問的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陳曉秋補充說,人民幣回流產品的設計集中在直接發債和RQFII兩方面,令中資投行發展人民幣業務面臨一定的限制,其實在產品拓展上,投行本身已做好技術準備,正等待政策的放開。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尚在起步階段,崔春強調,推動此國際化進程,須加強回流渠道的建設;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前提,是境內外人民幣雙向地、大量地、平衡的流動,若在產品設計上存在過多管制,則可能影響雙向流動的平衡性,拖慢國際化的步伐。
崔春表示,隨着愈來愈多中資企業「走出去」,人民幣業務將是中資投行必須提供的一項金融服務,未來,投行在跨境併購、對冲金融風險、海外融資等方面,都可以發展人民幣業務,相信政策上也會逐步地從不同角度去放開離岸人民幣回流至境內的投資,除了固定收益、股權產品之外,還可能涉及私募投資、保險投資等方面。
明報記者 張聞文
回流限制多產品少
目前,可回流內地的離岸人民幣主要集中在本港,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的人民幣存款為5524億。崔春表示,人民幣在境外投資相對活躍,政策上開放力度較大,但境外人民幣回流內地進行投資,則十分有限,「投資規模小,種類少,政策上對產品和量的限制都比較多。」
從離岸人民幣回流渠道(見表)來看,回流的人民幣主要是來自境外貸款和出口項下貿易融資,服務於實體經濟;可以直接投資內地資本市場的只有RQFII(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產品,初期額度僅200億,其中20%可投資股市,二期500億的A股ETF產品則尚未推出。
已做好準備 等待政策放開
「現在可做的事情很有限。」一同接受訪問的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陳曉秋補充說,人民幣回流產品的設計集中在直接發債和RQFII兩方面,令中資投行發展人民幣業務面臨一定的限制,其實在產品拓展上,投行本身已做好技術準備,正等待政策的放開。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尚在起步階段,崔春強調,推動此國際化進程,須加強回流渠道的建設;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前提,是境內外人民幣雙向地、大量地、平衡的流動,若在產品設計上存在過多管制,則可能影響雙向流動的平衡性,拖慢國際化的步伐。
崔春表示,隨着愈來愈多中資企業「走出去」,人民幣業務將是中資投行必須提供的一項金融服務,未來,投行在跨境併購、對冲金融風險、海外融資等方面,都可以發展人民幣業務,相信政策上也會逐步地從不同角度去放開離岸人民幣回流至境內的投資,除了固定收益、股權產品之外,還可能涉及私募投資、保險投資等方面。
明報記者 張聞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