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七一主權回歸紀念前夕,市場盛傳中央將放寬本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包括人民幣個人戶口兌換上限由2萬提升至8萬、容許廣東省居民匯款到香港,以及內地企業跨境貸款等。恒生銀行(0011)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相信人民幣業務未來焦點,在於放寬資本帳下項目,在境外創造資金。
跨境貿易融資 成最大出路
過去數月本港人民幣存息戰不斷升溫,直至本月中金管局出招,容許銀行向金管局及人行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借入短期人民幣資金,以及放寬銀行人幣風險管理限額,流動性放鬆下,有銀行率先調低存款息率。
顏劍文稱,現時市場對存息走勢沒有方向,一方面金管局的措施令銀行「鬆一口氣」,但另一方面市場憧憬人民幣新業務出台,銀行可能會爭取更多存款以配合未來需要。
顏劍文指出,現時本港人民幣資金最大出路,仍是跨境貿易融資,中資銀行在該業務上較為進取,但由於零售網絡不大,剛開始時主要通過發存款證來吸納存款,至近期轉戰至零售層面打存息戰,他認為,現時本港人幣貸款利率與內地相比仍具優勢,至於開放跨境貸款,他認為,內地企業在內地貸款,面對較高利率及信貸規模限制,相信開放跨境貸款會受內地企業歡迎。
資本帳開放 人幣業務的未來
他相信,未來本港人民幣業務的焦點將於資本帳下的項目,包括基金、債券及股票等,因為長遠方向應為增加境外人民幣需求,而非將人民幣回流內地,而中央多次「送大禮」,包括財政部將來港發債後,對業務的刺激作用已減低,未來需做到在境外自行創造人民幣資金。
對於放寬本港人民幣個人戶口,顏劍文指出,業界有兩個主流意見,包括維持以在岸人民幣(CHY)匯價兌換,放寬上限至8萬元,或以離岸人民幣(CNH)匯價兌換,相信銀行公會已有方向。他指出,兩個放寬方法都各自有利弊,以CNY兌換可確保資金來源,但由於設有上限,非完全開放,而以CNH兌換,則受到境外資金池的先天條件限制。他又認為,即使現時放寬兌換上限,不會對本港人幣資金池帶來刺激,原因是人幣升值預期有所減弱。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