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剛獲委任為新政府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成員的羅致光(圖)批評,特首曾蔭權在任內堅信透過「滴漏效應」,即認為只要經濟有增長,所有市民包括社會最低下層也可受惠的想法,是「缺乏常識」。他期望,新設扶貧委員會可維持更長時間,及職能上可監察政府扶貧政策。
羅致光昨早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中指出,前扶貧委員會提出的措施如兒童發展基金,最終亦有推行,但因委員會解散後無法繼續監察基金,致推行扶貧措施的進度緩慢。
曾任前委員會委員的羅致光認為,日後新委員會的職能範圍應更具體,「整體扶貧策略、宏觀角度、政策檢視亦能納入具體職能範圍,扶貧才能做得全面」。
羅續指委員會推出的措施尚待討論,但他認為弱勢長者應為重點扶助對象之一。
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香港貧富懸殊拉闊,羅致光指這反映過去的扶貧措施無效。「過去一次過紓困(措施)無持續性,有時亦頗缺乏針對性。」他又批評曾蔭權堅信的「滴漏效應」,即經濟增長可解決民生問題,「有一班人在經濟增長時未必受益,甚至因為經濟增長,生活指數上升,部分人(利益)可能會受損,這是常識,為何可以這麼缺乏常識,我是有點詫異」。
稱有商界背景委員屬必然
對於外界批評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獲委任為籌備小組成員之一,羅認為具商界背景的委員在籌備小組中屬必然,因為商界聲音可協助扶貧委員會在日後組成中取得平衡,如鄭亦曾提出加稅扶貧。
羅致光昨早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中指出,前扶貧委員會提出的措施如兒童發展基金,最終亦有推行,但因委員會解散後無法繼續監察基金,致推行扶貧措施的進度緩慢。
曾任前委員會委員的羅致光認為,日後新委員會的職能範圍應更具體,「整體扶貧策略、宏觀角度、政策檢視亦能納入具體職能範圍,扶貧才能做得全面」。
羅續指委員會推出的措施尚待討論,但他認為弱勢長者應為重點扶助對象之一。
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香港貧富懸殊拉闊,羅致光指這反映過去的扶貧措施無效。「過去一次過紓困(措施)無持續性,有時亦頗缺乏針對性。」他又批評曾蔭權堅信的「滴漏效應」,即經濟增長可解決民生問題,「有一班人在經濟增長時未必受益,甚至因為經濟增長,生活指數上升,部分人(利益)可能會受損,這是常識,為何可以這麼缺乏常識,我是有點詫異」。
稱有商界背景委員屬必然
對於外界批評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獲委任為籌備小組成員之一,羅認為具商界背景的委員在籌備小組中屬必然,因為商界聲音可協助扶貧委員會在日後組成中取得平衡,如鄭亦曾提出加稅扶貧。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