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有關H5N1禽流感病毒變種可在空氣傳播的研究,其實早在8個多月前完成,但因資料敏感引起國際爭議,故遲遲未發布。提倡開放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報告可提高公衆警惕及指引專家日後監視禽流感在自然中演變的過程,有助研制疫苗控制病毒;然美國當局則曾試圖阻止報告發表,擔心恐怖分子可能利用資料製作生化武器。
研究團隊早在去年向美國《科學》雜誌和英國《自然》雜誌提交相關論文。然而美國國家食物安全科學顧問委員隨即表示,公開發表論文可能會帶來公衆安全威脅,擔心恐怖分子會依照研究資料製造出人傳人的致命性流感病毒。該委員會在去年年底曾要求上述兩家雜誌在刊登相關論文時,刪減禽流感病毒如何更容易傳播的資料,但遭到拒絕。
美促刪病毒傳播資料遭拒
出於公共安全的考慮,國際科學界及世界衛生組織就此召開多次會議,商討論文能否發表。到今年5月初,《自然》雜誌首先刊登相關論文,同時刊登一份由專家團完成的風險評估報告,證明論文適宜發表。
領導研究工作的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為爭議終於結束感到高興,認為研究有助公衆對H5N1禽流感病毒的潛在威脅提高警惕,公共衛生部門及醫學界亦可以未雨綢繆,及早有效地監控病毒在野生種群中的其他變種,有效測試疫苗與療法。
研究團隊早在去年向美國《科學》雜誌和英國《自然》雜誌提交相關論文。然而美國國家食物安全科學顧問委員隨即表示,公開發表論文可能會帶來公衆安全威脅,擔心恐怖分子會依照研究資料製造出人傳人的致命性流感病毒。該委員會在去年年底曾要求上述兩家雜誌在刊登相關論文時,刪減禽流感病毒如何更容易傳播的資料,但遭到拒絕。
美促刪病毒傳播資料遭拒
出於公共安全的考慮,國際科學界及世界衛生組織就此召開多次會議,商討論文能否發表。到今年5月初,《自然》雜誌首先刊登相關論文,同時刊登一份由專家團完成的風險評估報告,證明論文適宜發表。
領導研究工作的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為爭議終於結束感到高興,認為研究有助公衆對H5N1禽流感病毒的潛在威脅提高警惕,公共衛生部門及醫學界亦可以未雨綢繆,及早有效地監控病毒在野生種群中的其他變種,有效測試疫苗與療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