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被外界認為是「政治花瓶」,候任特首梁振英則銳意改革行會,但曾鈺成認為,此舉對改善政府與建制派政黨之間的關係作用不大,反而問責官員多落區爭取民意支持,確保政策不脫離民眾,對游說建制派護航更有實效。他又呼籲梁振英要刻意加強與泛民主派溝通,彌補他與民主派沒有互信的先天缺陷。
梁改革行會 作用不大
建制派政黨過去經常抱怨「有辱無榮」,即無權影響官員決策,卻要為官員的決定護航,不少建制派都建議新一屆政府通過行會與政黨分享權力,組建執政聯盟,而候任特首梁振英亦表示有這個願望,會改革行會運作,在政策醞釀階段便讓行會成員參與,只希望建制派開出的護航條件是問責官員可以接受的。
曾鈺成有多年行會經驗,曾擔任民建聯主席,他認為梁振英提出的改變「行不通」,原因有二﹕
其一是政黨的行會成員受保密制約束,就算在政策制訂初期得悉內容,也不可能返回所屬政黨內作廣泛諮詢;
其二是政策醞釀初期只是框架和概念,最後定案時的許多細節才是決定民意能否支持的關鍵,政黨代表是局外人,在掌握政策細節上始終有局限。
曾鈺成認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時需要硬推有強烈反對聲音的政策,「如果有六成人反對便『縮』,那根本毋須政治領袖,只需拿民調做參考便可以」,他認為,官員最重要是如何轉化反對聲音,令政策得到更大支持。
曾鈺成表示,如果要令建制派更容易支持政府政策,而不用付很大政治代價,最實際的做法是問責官員多落區聆聽民意,爭取民意支持其政策,他說曾蔭權上任之初便是這樣做,只要政策受市民歡迎,莫說建制派議員會支持,反對派議員也不敢大力反對。
籲梁修補與泛民關係
曾鈺成指出,曾蔭權上任時意識到自己與傳統左派的關係不好,刻意去拉近距離,每年兩次和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見面溝通,這在董建華年代是沒有的。曾蔭權是公務員出身,與民主派之間有一定互信基礎,這也成為中央眼中曾蔭權的政治資產。
曾鈺成說,現在梁振英上場,他的情况和曾蔭權剛好相反,他和傳統左派之間關係親厚,這是他的政治資產,但他和泛民主派缺乏基本互信,這是他的政治缺陷,因此他應該刻意修補與泛民的關係。
梁改革行會 作用不大
建制派政黨過去經常抱怨「有辱無榮」,即無權影響官員決策,卻要為官員的決定護航,不少建制派都建議新一屆政府通過行會與政黨分享權力,組建執政聯盟,而候任特首梁振英亦表示有這個願望,會改革行會運作,在政策醞釀階段便讓行會成員參與,只希望建制派開出的護航條件是問責官員可以接受的。
曾鈺成有多年行會經驗,曾擔任民建聯主席,他認為梁振英提出的改變「行不通」,原因有二﹕
其一是政黨的行會成員受保密制約束,就算在政策制訂初期得悉內容,也不可能返回所屬政黨內作廣泛諮詢;
其二是政策醞釀初期只是框架和概念,最後定案時的許多細節才是決定民意能否支持的關鍵,政黨代表是局外人,在掌握政策細節上始終有局限。
曾鈺成認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時需要硬推有強烈反對聲音的政策,「如果有六成人反對便『縮』,那根本毋須政治領袖,只需拿民調做參考便可以」,他認為,官員最重要是如何轉化反對聲音,令政策得到更大支持。
曾鈺成表示,如果要令建制派更容易支持政府政策,而不用付很大政治代價,最實際的做法是問責官員多落區聆聽民意,爭取民意支持其政策,他說曾蔭權上任之初便是這樣做,只要政策受市民歡迎,莫說建制派議員會支持,反對派議員也不敢大力反對。
籲梁修補與泛民關係
曾鈺成指出,曾蔭權上任時意識到自己與傳統左派的關係不好,刻意去拉近距離,每年兩次和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見面溝通,這在董建華年代是沒有的。曾蔭權是公務員出身,與民主派之間有一定互信基礎,這也成為中央眼中曾蔭權的政治資產。
曾鈺成說,現在梁振英上場,他的情况和曾蔭權剛好相反,他和傳統左派之間關係親厚,這是他的政治資產,但他和泛民主派缺乏基本互信,這是他的政治缺陷,因此他應該刻意修補與泛民的關係。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