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防矛頭直指胡錦濤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5日 06:35
2012年06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李旺陽事件牽動港人心,6月6日發生、6月10日大遊行,到如今香港政界人士被追問表態,內地有關部門若再不降溫,到「七一」恐成為市民遊行的爆發點,為防矛頭直指屆時來港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內地當局必須及時拆彈。


中通社這篇通稿,先說提注意到「境外有關媒體和人士」的關注,而近年處理政府危機又受到「境外」好評的,典型例子就是廣東對烏坎事件的處理,其中有幾個要點﹕一是由省級領導跨級處理基層事務,二是開放傳媒報道,三是處理辦法並不超出現有制度,而是像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3月全國兩會上說的,「把落實過程做得非常紮實」。


省公安廳出面 意味「案件單純」

與烏坎事件相比,李旺陽案件雖然在香港迅速發酵,但在內地並無引起廣泛討論,也沒有大批境外傳媒趕赴當地,整體影響力較低。烏坎事件的處理跨越村官選舉、國土資源、紀檢監察多個部門,所以需出動省委副書記朱明國統籌,而湖南此次由省公安廳出面,意味着上級認為案件單純,由公安處理即可;通報沒有公開任何負責人或發言人姓名,而且稿件僅得百餘字,報道上仍然不足。


「七一」遊行是香港全年「維穩」重點之一,內地國家安全部門每年此時都派人來港「收風」。由於香港、中央高層都在今年換屆,梁振英又在低民望下當選,今年的收風,從往年的6月中提前到6月初;適逢「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人數創新高,又爆出李旺陽案,相信這些安全人員撰寫的「內部參考」,也是中央了解香港民意的一個途徑。即使這樣,湖南方面到了事件發展到港人大遊行和「頭七」悼念後才有回應,實屬太過遲鈍。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