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債券低風險 通脹是天敵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5日 06:35
2012年06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債券本身是一項借貸工具,很多國家、地方政府或大企業,都會透過發債去吸納資金進行各項發展。債券持有人除了可以在債券到期後收回本金外,一般都可以定期收到票息作回報。因此,債券一向被視為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工具,在強積金平台上被普及應用。


歐美各國早在金融海嘯後隨即減息,至於中國(代表着新興市場),在環球需求不明朗及本土經濟放慢的影響下,人民銀行上星期為減息周期揭開序幕,是3年多以來首度調低存款及借貸息率,標誌着貨幣政策開始放寬,可以預見短期內的息口將是易降難升。減息,有助推動債券價格上升。


減息利債券價格升值

事實上,債券孳息率的變動是影響債券價格的決定性因素,在芸芸主宰孳息率變動的因素當中,息率變化最為重要。換言之,中央銀行所設定的息率水平對孳息率變化可謂重中之重。因此,中央銀行減息的舉動,一方面降低了銀行的存貸息率,另一方面間接鼓勵投資者追求更高回報的投資工具,包括派息一般較高的債券。因此,在減息環境下,債券會受到資金追捧,推高債券價格,令孳息率下跌,投資者帳面回報得以上升。


然而,世上沒有提供穩定回報但零風險的投資工具,債券也不例外。對於債券投資而言,通脹是天敵!高通脹一方面會蠶食債券的購買力,也會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近年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及日本等,為了刺激經濟,會透過量化寬鬆措施增加貨幣供應。可是,放寬貨幣政策會帶來通脹這個副作用。值得留意的是,在量化寬鬆措施(QE)當中,有一項主張透是過中央銀行啟動印鈔機增加貨幣供應去購入國庫債券。此措施有助政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同時,降低孳息率以減輕企業及個人的融資成本。總括而言,受惠於中央銀行的買盤,債券需求增加,價格也隨之上升。


由於通脹這個副作用不容忽視,各國政府只會在關鍵時刻才出此下策。因此,在現時通脹仍然高企,屬於放寬貨幣政策的一大障礙的情况下,息率再下調的空間相信有限,債券價格的上升空間未必很大,投資者必須留意。在市况不明朗下,強積金成員須留意低風險也有風險。若有疑問,不妨向專業的中介人及服務供應商查詢吧!


曹偉邦

韜睿惠悅 MPFeXPRESS.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