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策放寬 中央高層存分歧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07日 06:35
2012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1個月中國經濟表現可概括為兩點:經濟增長超預期下滑,政策放鬆再加碼。面對經濟增長快速下滑的態勢,高層不出所料釋放更多政策放鬆的信號。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盡快啓動一些大項目。自此,政策放鬆的新一輪加碼拉開帷幕,包括一些大型鋼廠在內的投資項目迅速上馬,銀行也接到了增加信貸投放的指令。在市場中還出現了一些「四萬億2.0」的聲音。


但政策放鬆繼續受到政府換屆影響。就在溫總對經濟下滑的憂慮溢於言表之時,李克強副總理却認為應趁機發揮市場的「倒逼作用」,把擴大內需的重心放在「長效機制」上。兩位領導人觀點分歧如此明顯,且見諸官方媒體,在中國絕對是難得一見。因此毫不奇怪地,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來的調子變成了兩位總理觀點的妥協。從放鬆的力度看,比溫總湖北調研講話弱了不小。


兩總理觀點交集 决定政策走向

高層領導的分歧,給目前宏觀政策帶來兩個特點:(1)兩位總理觀點的交集,而非宏觀政策的邏輯,决定了政策放鬆的走向。給定中國消費不足的大背景,應該通過公共基礎設施這些偏向消費的投資項目來穩增長。(2)政策放鬆變成「擠牙膏」,缺乏預見性。高層在穩增長方面能够達成多大的共識,取决於宏觀面的惡化有多嚴重。因此,宏觀政策可能持續落後於形勢的變化,微調的措施難以體現出「預調」的含義。


因此,筆者認為目前的政策放鬆仍處於慢動作階段,難以對總需求形成比較强勁的支持。由於政府換屆帶來的不確定性,政策跟蹤比政策預判更重要。尤其需要關注信貸的投放量,以及信貸總量中,中、長期貸款的佔比。這是政策放鬆力度的關鍵衡量指標。


政府換屆 政策跟蹤比預判重要

因此,筆者將第2季度GDP增速預測從上月的8.1%下調到7.9%,同時上調今年4季度的GDP增速預測至8.5%,為保持全年8.2%的GDP增速預測不變。在這個預測背後,是我們對政策放鬆能讓經濟增長觸底回升的期待。但如果政策力度再次低於我們已經調低了之後的預期,那GDP預測數字將還需要進一步下調。


至於通脹,筆者認為5月數據不會有太多意外。CPI同比數字將因為食品價格回落而小幅下降至3.1%。與總需求更相關的PPI同比數字將明顯走低到-1.5%。這一預測背後的含義很清楚:通脹這個政策放鬆的最大約束條件還在放鬆。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