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10年初造成4死的馬頭圍道塌樓慘劇,政府委託的獨立調查報告昨出爐,屋宇署工作小組不認同死因庭的建議,認為屋宇署已有內部指引,故毋須由工程師與測量師「行孖咇」巡樓;但獨立專家促請署方檢討人手安排,建議同一隊伍內同時應有工程師與測量師,並要制訂清晰指引,以區分適宜發出勸諭信的個案和須立即採取跟進行動的個案。屋宇署表示將於一個月內成立專責小組,考慮如何推行各項建議。
專家促訂指引界定個案緩急
死因庭去年展開聆訊,裁判官狠批屋署職員處事馬虎「交行貨」,未有及早把唐樓列為危樓,建議緊急或次緊急個案,應交由工程師與測量師「行孖咇」驗樓;署方亦應放棄無實際效用的勸喻信,加快限制業主維修。
但屋宇署工作小組認為死因庭的建議沒必要。署方報告指出,有關安排未必是最有效調配資源的方法,當局已訂立指引,就較罕見的個案,工程師與測量師會徵詢對方意見。
獨立專家則認為,屋宇署有必要改善指引,研究界定被列入嚴重或惡劣的個案,須啟動專業知識交流機制,同時促請署方考慮微調人手安排, 探討在同一隊伍內同時設有測量師和結構工程師的可行性。
專家促訂指引界定個案緩急
死因庭去年展開聆訊,裁判官狠批屋署職員處事馬虎「交行貨」,未有及早把唐樓列為危樓,建議緊急或次緊急個案,應交由工程師與測量師「行孖咇」驗樓;署方亦應放棄無實際效用的勸喻信,加快限制業主維修。
但屋宇署工作小組認為死因庭的建議沒必要。署方報告指出,有關安排未必是最有效調配資源的方法,當局已訂立指引,就較罕見的個案,工程師與測量師會徵詢對方意見。
獨立專家則認為,屋宇署有必要改善指引,研究界定被列入嚴重或惡劣的個案,須啟動專業知識交流機制,同時促請署方考慮微調人手安排, 探討在同一隊伍內同時設有測量師和結構工程師的可行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