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女兒派跨區 北區媽媽搵工夢碎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06日 21:35
2012年06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跨境學童9月新學年湧入北區小學,政府昨首公布,因要增撥學位予跨境童,結果共有145名居於北區的本港學童派位時被排擠至大埔上學。小一入學註冊今日截止,連日逾百北區家長向區內小學叩門盼恩恤取錄,居於上水、女兒卻被派到大埔的林太說,一家人領取綜援,只盼女兒在區內升小後,自己即可工作養家,派位結果卻晴天霹靂,連日母女只好守候心儀小學門外,盼得一學位,找回自力更生機會。


跨境童增400 現排擠效應

小一派位上周六放榜,部分北區家長未能獲派同區心儀學校,9月起要跨區上學,令學界關注。政務司長林瑞麟昨在立法會解釋人口政策時首次透露,新學年北區共派出3600個學位;當中1400人為跨境童,較去年多400人。結果,今年145名居於北區的本地學生因學位僧多粥少,和另外210名也派位落空的跨境童,9月要赴大埔升小學,意味跨境童大增已令北區學童出現排擠效應。


教育局回應,向他區借位時已考慮學校位置及交通配套,北區小學今年已酌情取錄2至3個額外學額,局方也會盡量協助有需要學生。


叩門4天無果 今最後機會

家住上水的林太和女兒,周六派位時接受本報及傳媒訪問,在鏡頭前哭訴愛女被派到並無填報的大埔富善邨小學,北區20多間小學也容不下其女兒。經過4天叩門,林太昨再接受訪問,慨嘆叩門仍未成功。她說,近年一家人只靠7000元綜援生活,直言「我有手有腳不想靠政府養,受人歧視」,早已決心待女兒升小一,自己便可在區內找兼職,也方便照顧女兒,派位結果卻晴天霹靂,跨區就學更添交通費負擔。


前路惆悵,林太除向3間區內小學叩門,亦尋找區議員助撰推薦信,坦言若不得要領也會接受現實,讓女兒先到大埔讀書,但也期望校方明白她的意願,他朝一旦有空缺可盡快回北區就學。她慨嘆,「雙非」學童可來港讀書是港府政策,所以「無得怪人」,批評政府早可預料問題,但無及早應變,未能優先處理本區生派位安排。


上水一校300人叩門 17童爭1位

北區區議員劉國勳表示,至今收到近80個跨區學童個案求助,批評政府做好規劃,待明年學校班級「擴無可擴」,學額不足會更嚴重,建議局方考慮分流,將跨境學童按內地居住地區分派合適校網。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陳紹鴻指出,過去兩日收逾300份叩門申請,較往年約200份多出五成;今年學校有18個叩門學額,目前平均17人爭一學位,料今日截止申請後數字會再上升。陳又說,本學年學校已把電腦室改建成課室,小一由5班擴至6班、每班收生由33人增至35人,下學年要再增收有困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