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南觀察﹕審計風暴不再 媒體塞責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03日 06:35
2012年06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前幾年審計署發表報告,都會引起媒體關注,李金華署長還因「審計風暴」而成人民英雄,而今風暴不再,並非因為審計署的工作懈怠,而是因為媒體不再重視。


日前審計署發表關於央企違規的報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擅用3億元給幹部買房子,中石化、中石油、中國電信都少計利潤,工商銀行違規發放個人貸款15億元,招商局為員工亂報發票千多萬元,等等。


隱而不報為廣告費投降

過去媒體熱中報道可能是因為新鮮,二是因為希望報道能促使行政部門和國企改革,當這兩個因素都消失以後,媒體的關注度就下降。 《人民日報》作為黨中央機關報,有責任報道,放第二版中間也算重視,但官氣十足的標題說「十五戶央企審計結果發布 相關企業的八十七名責任人被嚴肅處理」,毫不顯眼。省市的機關報,據不完全的觀察,極少刊登這個消息,有些連中國跟哥斯達黎加建交五周年都放頭版,就是沒有監督央企的新聞。


都市報身分獨特,受到行政干預的程度較低,而且央企私用公帑為員工「謀福利」本來是吸引眼球的消息,但很多都市報都隱而不報,辦得比較好的《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都把這段消息放網站頭條,但報紙版則分別放13和4版,倒是上海的《新聞晨報》和河南的《大河報》放在第二版。


報刊對監督央企不熱中,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因為這些央企都是廣告大戶,誰敢去惹每年高額廣告的銀行、石油老大。這種本來是資本主義社會才有的現象,在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下,報紙不敢監督央企並非為了維護「黨的事業」或者國家權威,而是投降於廣告費之下,令人神傷。


阮紀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