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暑假臨近,今年高考及文憑試考生同時畢業,逾11萬名學生即將加入求職市場或尋找暑期工。警方指去年求職騙案所涉金額倍升至逾200萬元,其中兩宗共涉91萬元的案件,受害人同墮網上求職陷阱,與扮演「假僱主」的騙徒一起以假地址向財務公司借錢,以為可從中分贓,結果騙徒得款後去如黃鶴,受害人則要還款兼面對最高可判監14年的刑事責任。
受害人須還款兼面對判囚
警方公布今年首季共接獲11宗求職騙案,涉及約14.9萬元及18名受害人,年齡分別為18至51歲;而去年共43宗個案則涉及58人,當中近三分之一為21歲以下,涉案金額達205.7萬,較2010年的88.3萬高一倍。
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總督察陳志勇表示,去年有兩宗共涉及91萬元的騙案手法類似,騙徒於網上討論區刊登水吧、咖啡廳侍應等招聘廣告,面試時會明目張膽地誘騙應徵者,與他一同以假地址向財務公司借錢,聲稱應徵者可得貸款中的三至五成作「報酬」,但騙徒得到貸款後便失蹤,結果事主不但要負責還款,更因行使虛假文書及欺詐罪被捕。陳強調,行使虛假文書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獄14年。
他又稱,求職騙案的騙徒亦會在相約事主見面期間,訛稱要影印證件,以騙取事主的個人資料,再藉此購買智能電話或借貸,令受害人要供款或還款。不少騙徒以網上討論區張貼招聘廣告行騙,大部分招聘職位要求較低,博取心急求職者回應,並相約他們在食肆「面試」,令他們減低戒心,他呼籲莘莘學子勿以「搵快錢」的僥倖心態尋找暑期工。
受害人須還款兼面對判囚
警方公布今年首季共接獲11宗求職騙案,涉及約14.9萬元及18名受害人,年齡分別為18至51歲;而去年共43宗個案則涉及58人,當中近三分之一為21歲以下,涉案金額達205.7萬,較2010年的88.3萬高一倍。
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總督察陳志勇表示,去年有兩宗共涉及91萬元的騙案手法類似,騙徒於網上討論區刊登水吧、咖啡廳侍應等招聘廣告,面試時會明目張膽地誘騙應徵者,與他一同以假地址向財務公司借錢,聲稱應徵者可得貸款中的三至五成作「報酬」,但騙徒得到貸款後便失蹤,結果事主不但要負責還款,更因行使虛假文書及欺詐罪被捕。陳強調,行使虛假文書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獄14年。
他又稱,求職騙案的騙徒亦會在相約事主見面期間,訛稱要影印證件,以騙取事主的個人資料,再藉此購買智能電話或借貸,令受害人要供款或還款。不少騙徒以網上討論區張貼招聘廣告行騙,大部分招聘職位要求較低,博取心急求職者回應,並相約他們在食肆「面試」,令他們減低戒心,他呼籲莘莘學子勿以「搵快錢」的僥倖心態尋找暑期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