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曾任《人民日報》記者的李維(化名)感到香港主流媒體「內地化」,對中國問題的關注程度、討論觀點的多樣化亦減少,作為傳媒前輩的李維寄語香港記者切勿「自我閹割」,甘當政府喉舌。
李維表示,縱然內地新聞空間有限,但新聞工作者一直努力撐大空間。她說,80年代,內地記者時常在文革或其他「不可談」的議題上「擠門縫」、「打擦邊球」,報道時注入理念,保持公共討論空間,「如果你報道說老百姓對生活很滿意,按照中國傳統報道方式,你肯定會說這是領導及政府的好,對不對?但這樣的報道,沒什麼作用,你應提出批判,指出若制度能完善,人民可過得更幸福」。
她舉例說,過去內地有不少好人好事,明明是民間組織做的,但老百姓卻慣性說「感謝政府感謝黨」,傳媒應同時指出,雖然老百姓有這種的表達,但可能只是一種慣性思維,應讓讀者自行判斷。
李維表示,縱然內地新聞空間有限,但新聞工作者一直努力撐大空間。她說,80年代,內地記者時常在文革或其他「不可談」的議題上「擠門縫」、「打擦邊球」,報道時注入理念,保持公共討論空間,「如果你報道說老百姓對生活很滿意,按照中國傳統報道方式,你肯定會說這是領導及政府的好,對不對?但這樣的報道,沒什麼作用,你應提出批判,指出若制度能完善,人民可過得更幸福」。
她舉例說,過去內地有不少好人好事,明明是民間組織做的,但老百姓卻慣性說「感謝政府感謝黨」,傳媒應同時指出,雖然老百姓有這種的表達,但可能只是一種慣性思維,應讓讀者自行判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