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南海爭議持續不息之際,美國政府加強游說工程,向國會議員施壓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增強美國在大陸架及海底的資源開發,捍衛美軍航行自由,並加強美國在南海爭議水域的話語權,以聲援東南亞盟友制華。
希拉里:南海盟友受中國威脅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各國如何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列出了規定,自1994年正式生效後,已經先後有160多個國家批准了該公約。但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問題上存在爭議,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多次聽證會都沒能使美國加入該公約。奧巴馬政府希望改變這種情况,國防部長帕內塔月初展開新一輪努力向國會施壓。
國務卿希拉里和防長帕內塔周三聯袂出席參議院聽證會。希拉里在會上表示,加入該公約將使美國有機會爭取「公開進入」南海和其他海域,否則將削弱美國在南海對盟友的支援。她說,中國在這些海域的主權要求,超越了海洋法規定,美國支援的國家「受中國訴求的威脅」。她指出,作為未加入公約的國家,美國失去與中國較量的「法律高地」,令美方「只能採取守勢」,不能為盟友提供強力支援。
非公約國難與華談判
帕內塔(Leon Panetta)亦附和道,公約只會加強美國的外交、法律及道德權威,讓美國更有力向別國施壓,使它們遵守國際條例,有助解決南海主權爭議,以至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問題。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里(John Kerry)亦稱:「中國和其他國家在南海等海域出現『非法主張』。美國若加入公約,將提升公信力,反擊過度海域主張和針對美國軍艦或商船的非法限制。」
在此問題上,此前一些美國傳媒說得更直接。《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稱,在南海等問題上,「如果美國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以法律條款為依據解決這種糾紛,美國才能更好地抗衡中國以『咄咄逼人的政策』主張海洋權利的做法」。
與華詮釋分歧美軍演屢起爭端
分析認為,美方力推公約,反映白宮愈漸憂慮中國對美方不應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享有軍事演習權利等論斷。由於中美對航行權的詮釋分歧,雙方過往屢起爭端。作為非公約國,美國過去認為各國的海洋主權僅限於離岸12海里(22公里)的領海,而不是200海里(370公里)範圍的專屬經濟區,因此其他國家無權阻撓美國軍艦在專屬經濟區「自由航行」。
軍方認為,批准公約十分重要,特別是配合當下美國重返亞太區的戰略部署。一些菲裔美籍商人也希望美國早日加入該公約,以此作為在南海牽制中國的手段。此外,隨着北極冰層融化,北極航道也將開通,美方認為公約可保障美國在極地的航海權,並賦予商界勘探大陸架、以至在北極地區行使海底礦物開採和石油開發的機遇。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