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蒙古「伙伴關係」赴北約峰會 觸動中俄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22日 06:35
2012年05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北約峰會一連兩天在芝加哥舉行,28個成員國領袖通過《北約峰會防衛能力宣言》,規劃在財政緊縮背景下,加強成員國間合作與防務資源分享,維護及提升軍事實力,以「靈巧防衛」策略應對軍費緊張。會議其中一處觸動中俄神經的,就是蒙古國首次以「伙伴關係國身分」參加了峰會。有內地評論形容,北約是在中俄「後院」埋下一顆「釘子」。


「北約埋在中俄後院的釘子」

在「靈巧防衛」框架下,北約領導人在峰會上通過逾20項軍事合作項目,從歐洲反導彈系統到情報收集、軍事訓練等無所不包。北約秘書長稱北約的歐洲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啟動,但堅稱非針對俄國。同時,北約還將部署利用無人駕駛偵察機偵察的「盟國地面偵察系統」,實施由多國戰機為波羅的海三國作空中巡防與網絡安全等聯合防務項目。


北約「靈巧防衛」推合作

另外,蒙古以「伙伴關係國身分」獲邀參加峰會,也有牽制中俄意味。除了謀求平衡與兩大鄰國中俄的關係,蒙古國近年還尋求發展與美日德以至歐盟、北約等所謂「第三鄰國」的外交關係。今年3月,北約便與蒙古國正式簽署了合作伙伴協議。


華國防部:北約東擴戰略

內地評論認為,北約看重的,是蒙古國位於中俄兩國之間的戰略地位,美國不惜重金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建立了國際維和訓練中心,並從2003年開始舉行代號為「可汗—探索」的聯合軍演。中國國防部網站更稱,北約拉攏蒙古國,是其東擴戰略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大背景下,蒙古國的戰略地位更重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