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新鮮豬肉及牛肉零售價持續高企,消委會據漁護署資料分析發現,去年1月至今年3月,新鮮豬肉零售價及批發價的差距,15個月內擴闊26%,由去年1月每斤相差21.6元,至今年3月相差27.2元。新鮮豬肉並出現「批發價減、零售價增」現象,促肉商在批發價下調時,應減價回饋市民。
業界:減價空間有限
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表示,豬肉有上等及下等之分,價錢亦會因應市場的豬肉類型有所調整,「若該時期有較多下等豬出現,整體價錢會較便宜」。他稱,一般本港街市肉檔售賣的都是上等豬肉,平均拍賣價企硬1400元一擔;加上人民幣匯率高企及通脹因素,未來新鮮豬肉價格回落空間有限。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梁光漢表示,消委會研究後,發現新鮮豬肉的批發價和零售價,過去15個月內調整步伐不一,兩者差距由去年1月的每斤相差21.6元,至今年3月擴闊至每斤27.2元,兩者差距高達5.6元,差距的升幅達26%(見表)。他說,留意到新鮮豬肉的批發價,即使在去年底已有下調迹象,但零售價減幅相對較小,甚至在去年10月、今年2月及3月,更發現新鮮豬肉出現「批發價減、零售價增」現象,質疑情况不合理。
牛肉方面,梁光漢指出,雖然牛肉零售價由去年起不斷上升,但整體與批發價同步調整,比較貼近,牛肉的批發價和零售價在同一時期的差價擴闊5.2元,擴闊幅度為14%。
梁光漢表示,雖然豬牛肉價格升跌屬於經濟自由市場事項,消委會亦難以改變情况,但亦呼籲肉商將豬牛肉零售價,更貼近批發價,「希望不應脫節得太離譜!」他稱,明白肉商需面對經營成本上升壓力,但亦應顧及市價,促請肉商在豬牛肉批發價下調時,減價回饋市民。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