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講場
2019年08月02日 15:19
從故到今:童玩的歷史
今早在長青網看報紙看到九龍公共圖書館將舉行「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流動展覽,文章內有連結讓大家一同懷緬一下童年,鼓勵大家帶孫子去認識真正的玩具及遊戲,跳出電子及網絡世界,走出戶外發展身心。
回到正題,最早的「玩具」依人類學家的說法,很可能是原始人拿來玩耍的一顆石頭或一段樹枝。人類最早動手做出的「玩具」,目前只能進溯到文字發明以前。
在文字發明以前的石器時代,距今3萬多年前,在德國「赫勒菲爾洞窟」所挖掘到的水鳥以及馬匹頭之雕像;而5500年前,在中國山東甯陽大汶口遺址中有一隻長約7公分的「陶豬」。 在埃及也發現3500年前黏土、獸骨及木材製成的玩偶。在二千多年前的南島原住民遺址中也發現了「陶珠」。
童玩可不是現代人的新玩意—中國古老童玩介紹「童玩」在中國東漢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多可見到,文獻中東漢王符著的「潛夫論、俘侈篇」就有提到童玩。
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裏提到〝跳百索〞的遊戲〞直到現在小朋友還在玩這種遊戲,只不過名稱改為〝跳繩〞。隋唐時的泥陶「童玩」不論形體、色料、質地已進入「美」的境界,「童玩」與「工藝」結合在一起了。
宋朝蘇漢臣〝嬰戲圖〞〝長春百子圖〞及李嵩〝市擔嬰戲圖〞很活潑的表現而童玩樂的情形及當時的「童玩」。
再宮廷中除夕夜上千人戴假面具大玩「大儺儀」而〝千千〞(現名陀螺),〝紙鳶〞(現名風箏)及〝毽子〞〝蟋蟀〞等「童玩」,已有正式記載(南宋周在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千千〞是以象牙做成直徑約四吋的圓盤(中央插寸長鐵針)而皮影,荷葉燈,剪紙,泥塑人偶等「童玩」已十分普遍流傳於民間了。
元、明、清出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泥、陶、瓷材料製作的玩具,其中以「無賜泥人」最為有名,明末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錄了當時一首玩具童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兒發芽兒,打拔兒。」並且出現了賺賣玩具的店家「耍貨鋪」。
清朝時發展「益智童玩」,直接培養兒童的分析能力及組合能力等智慧,例如︰巧環童玩類(九連環等)、繩版童玩類、排板童玩類(七巧板等),組木童玩類(魯班鎖、三星歸位等)」至民國「童玩」發展更是百花齊放,「江米兒人」(捏麵人)、「蓮花燈」、「布娃娃」、「翻花梯」、「紙氣球」另外還有「摺紙童玩」等等,並加入金屬及塑膠等材料素。
今早在長青網看報紙看到九龍公共圖書館將舉行「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流動展覽,文章內有連結讓大家一同懷緬一下童年,鼓勵大家帶孫子去認識真正的玩具及遊戲,跳出電子及網絡世界,走出戶外發展身心。
回到正題,最早的「玩具」依人類學家的說法,很可能是原始人拿來玩耍的一顆石頭或一段樹枝。人類最早動手做出的「玩具」,目前只能進溯到文字發明以前。
在文字發明以前的石器時代,距今3萬多年前,在德國「赫勒菲爾洞窟」所挖掘到的水鳥以及馬匹頭之雕像;而5500年前,在中國山東甯陽大汶口遺址中有一隻長約7公分的「陶豬」。 在埃及也發現3500年前黏土、獸骨及木材製成的玩偶。在二千多年前的南島原住民遺址中也發現了「陶珠」。
童玩可不是現代人的新玩意—中國古老童玩介紹「童玩」在中國東漢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多可見到,文獻中東漢王符著的「潛夫論、俘侈篇」就有提到童玩。
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裏提到〝跳百索〞的遊戲〞直到現在小朋友還在玩這種遊戲,只不過名稱改為〝跳繩〞。隋唐時的泥陶「童玩」不論形體、色料、質地已進入「美」的境界,「童玩」與「工藝」結合在一起了。
宋朝蘇漢臣〝嬰戲圖〞〝長春百子圖〞及李嵩〝市擔嬰戲圖〞很活潑的表現而童玩樂的情形及當時的「童玩」。
再宮廷中除夕夜上千人戴假面具大玩「大儺儀」而〝千千〞(現名陀螺),〝紙鳶〞(現名風箏)及〝毽子〞〝蟋蟀〞等「童玩」,已有正式記載(南宋周在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千千〞是以象牙做成直徑約四吋的圓盤(中央插寸長鐵針)而皮影,荷葉燈,剪紙,泥塑人偶等「童玩」已十分普遍流傳於民間了。
元、明、清出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泥、陶、瓷材料製作的玩具,其中以「無賜泥人」最為有名,明末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錄了當時一首玩具童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兒發芽兒,打拔兒。」並且出現了賺賣玩具的店家「耍貨鋪」。
清朝時發展「益智童玩」,直接培養兒童的分析能力及組合能力等智慧,例如︰巧環童玩類(九連環等)、繩版童玩類、排板童玩類(七巧板等),組木童玩類(魯班鎖、三星歸位等)」至民國「童玩」發展更是百花齊放,「江米兒人」(捏麵人)、「蓮花燈」、「布娃娃」、「翻花梯」、「紙氣球」另外還有「摺紙童玩」等等,並加入金屬及塑膠等材料素。

2019年08月01日 11:08
從故到今:深水埗命名因為水夠深?
鴉片戰爭前的文獻已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深水埗屬較早已開發的地區,因為九龍半島內,長沙灣對出的水較淺,而深水埗南島(即現在大角咀南昌街尾的位置)水較深,很多渡輪都停泊在此,直至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深水埗區就是人口最多地區。
「深水埗有個獨特之處,當年英國租借新界,從九龍寨城起畫一條界線至昂船洲,即是界限街,而界限街這條線正好把深水埗一分為二,為了統一名稱,政府把把界限街以北的地方,稱為深水埗;而深水埗南邊,即割讓予英國那邊,則稱為『福全鄉』,所以今日深水埗今日仍有條福全街,正是這原因。」
移山填海 地界轉移
深水埗的細小村落屬寮屋區,早已遷拆消失,「因為政府當年租借新界,需要食物補給線,故開發九龍半島,而沿路是生產鏈,1930年代,石硤尾一帶好多加工業,九龍城好多醬油廠,都是跟城市發展而出現的配套。」
城市規劃,移山填海,令地方失去地理特徵,然而,古地名沒有消失或被死亡,只是被安上新的名字,或依據昔日地名來改成新的街道名字,如白田、鴨寮街,保留了相關土名,但位置就變了,只取其字。
鴉片戰爭前的文獻已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深水埗屬較早已開發的地區,因為九龍半島內,長沙灣對出的水較淺,而深水埗南島(即現在大角咀南昌街尾的位置)水較深,很多渡輪都停泊在此,直至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深水埗區就是人口最多地區。
「深水埗有個獨特之處,當年英國租借新界,從九龍寨城起畫一條界線至昂船洲,即是界限街,而界限街這條線正好把深水埗一分為二,為了統一名稱,政府把把界限街以北的地方,稱為深水埗;而深水埗南邊,即割讓予英國那邊,則稱為『福全鄉』,所以今日深水埗今日仍有條福全街,正是這原因。」
移山填海 地界轉移
深水埗的細小村落屬寮屋區,早已遷拆消失,「因為政府當年租借新界,需要食物補給線,故開發九龍半島,而沿路是生產鏈,1930年代,石硤尾一帶好多加工業,九龍城好多醬油廠,都是跟城市發展而出現的配套。」
城市規劃,移山填海,令地方失去地理特徵,然而,古地名沒有消失或被死亡,只是被安上新的名字,或依據昔日地名來改成新的街道名字,如白田、鴨寮街,保留了相關土名,但位置就變了,只取其字。

2019年08月01日 11:03
早前去書展見到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擺左個位招攬學員。原來持續進修基金的課程。其中一班是有機耕種體驗旅遊專業證書,成功畢業可以退8成學費。考慮緊報唔報呀!
各位網友會點用筆持續進修基金呢?
各位網友會點用筆持續進修基金呢?

2019年07月31日 11:32
正在讀一本關於樹木的書—《樹的秘密生命》。一直以為樹木間為爭取陽光和資源會互相競爭,但原來它們會幫忙輸送養分給生病的樹,避免倒塌的樹木令森林突然出現空缺,一下蒸發空氣中的水分,令森林的微氣候失衡。以後大家行山不妨留意下,林木茂密的地方,在夏日會比外面清涼,原因就是樹木正協作維持微氣候!以下為節錄,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一看!
在林區中的老山毛櫸樹保留地裏,渥雷本偶然發現一片奇特且覆滿青苔的石頭,帶着不少窟窿並稍微彎曲,撥掉一些青苔,才看見底下露出的樹皮。原來這不是一塊石頭,而是塊老木頭的樹樁。在潮濕的地面上,山毛櫸樹枝幹通常沒幾年就會完全腐朽,但這塊樹樁卻異常堅硬,且與底下的土石盤根錯節地合而為一。他用刀從樹皮上刮下一些碎屑,看到底下露出的綠意。只有葉綠素才有這樣的顏色,而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元素,證明此樹樁根本未死。這樹樁直徑約一公尺半,是巨大、古老的山毛櫸樹樁盤根錯節的殘餘,樹幹內部早已完全朽壞為充滿養分的腐植質,只有樹幹邊緣部分殘存,說明這是棵早在四、五百年前就被砍掉的樹木殘樁。
但是一段殘樁理論上無法存活這麼久。沒有了樹葉,也就沒有了光合作用,無法產生細胞呼吸所需的糖分,也就沒有生命的養分。這對孤軍奮鬥的樹樁而言是斷食數百年,必死無疑。但對於活在林裏的山毛櫸樹,可不是這麼一回事。泥土內的樹根尖處通常會被無數真菌包圍覆蓋,而恰當的土壤以及無人為干擾的環境,使真菌得以在地下織成超巨大網絡,連接起眾多樹根,好讓樹木之間能彼此交換養分。樹的根部可以在地下生長得比其樹冠大上六七倍,歷經幾百年滄桑歲月後,山毛櫸樹群的樹根可以直接接觸相互糾纏,結合生長,形成龐大的物質交換系統。正因為這樣,他們之間也就能互通養分,為殘樁雪中送炭。
在林區中的老山毛櫸樹保留地裏,渥雷本偶然發現一片奇特且覆滿青苔的石頭,帶着不少窟窿並稍微彎曲,撥掉一些青苔,才看見底下露出的樹皮。原來這不是一塊石頭,而是塊老木頭的樹樁。在潮濕的地面上,山毛櫸樹枝幹通常沒幾年就會完全腐朽,但這塊樹樁卻異常堅硬,且與底下的土石盤根錯節地合而為一。他用刀從樹皮上刮下一些碎屑,看到底下露出的綠意。只有葉綠素才有這樣的顏色,而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元素,證明此樹樁根本未死。這樹樁直徑約一公尺半,是巨大、古老的山毛櫸樹樁盤根錯節的殘餘,樹幹內部早已完全朽壞為充滿養分的腐植質,只有樹幹邊緣部分殘存,說明這是棵早在四、五百年前就被砍掉的樹木殘樁。
但是一段殘樁理論上無法存活這麼久。沒有了樹葉,也就沒有了光合作用,無法產生細胞呼吸所需的糖分,也就沒有生命的養分。這對孤軍奮鬥的樹樁而言是斷食數百年,必死無疑。但對於活在林裏的山毛櫸樹,可不是這麼一回事。泥土內的樹根尖處通常會被無數真菌包圍覆蓋,而恰當的土壤以及無人為干擾的環境,使真菌得以在地下織成超巨大網絡,連接起眾多樹根,好讓樹木之間能彼此交換養分。樹的根部可以在地下生長得比其樹冠大上六七倍,歷經幾百年滄桑歲月後,山毛櫸樹群的樹根可以直接接觸相互糾纏,結合生長,形成龐大的物質交換系統。正因為這樣,他們之間也就能互通養分,為殘樁雪中送炭。

2019年07月30日 13:01
講故佬今天唔講故!同你講字!
你知"因缺思廳"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做資料搜集時見到到一篇文章寫"香港地名簡直「因缺思廳」!"(稍後才與大家分享)
原來因缺思廳是英文interesting 的谐音!(用譜通話朗讀)
得知結果後.....真是無言
你知"因缺思廳"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做資料搜集時見到到一篇文章寫"香港地名簡直「因缺思廳」!"(稍後才與大家分享)
原來因缺思廳是英文interesting 的谐音!(用譜通話朗讀)
得知結果後.....真是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