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志森:梁振英最想見的場景終於出現了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7日 06:35
2016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旺角黑夜騷亂,正如不少歷史事件一樣,有遠因,有近因,有導火線,有偶然也有必然,有深層次矛盾,亦有突發因素。梁振英在年初二早上急不及待將事件定性為暴亂,並強調不排除事前有預謀有策劃,當然有其精心計劃的用心和盤算。警方和律政部門,也附和梁振英政府的政治需要,將被捕者統統控以暴動罪。


但可笑的是,如果這場真的是有預謀有策劃的暴動,問題應相當嚴重,狀况應該相當緊急,即使不馬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實行戒嚴,也應頒令旺角宵禁;但當晚什麼也沒有做,只加強警力在旺角巡邏。人群聚集都會出現高度風險,但卻若無其事,初二煙花照放,初三馬照跑!


還有更可笑的是,如果旺角黑夜真是發生暴動的嚴重罪行,應訊提堂的被告,都是危險人物,理應統統收監候審;但結果卻是無一例外地全部獲得保釋,金額有些更低至500元,條件只是禁足旺角,有些被告要在旺角返工,更獲法官寬限。如此寬鬆的保釋條件,與罪行的嚴重性毫不相稱。


梁振英的定性發揮了作用

可見,無論是梁振英定性的「暴亂」,還是警方律政部門控告的「暴動」,都是言過其實的危言聳聽。說話的對象,不但是香港的建制「藍絲」,更重要是北京的中央領導。中國外交部發出新聞稿,指「香港旺角地區發生了由個別本土激進分離組織為主策動的暴亂事件」,梁振英第一時間的定性發揮了作用,中央政府不但與梁振英口徑一致,並上升至「激進分離組織暴亂事件」的嚴重級別。


旺角騷亂之後,不少評論都以1966年騷亂相比較,指當年港英政府,組成獨立委員會研究騷亂原因,並提出大量改善施政的建議。1967年左派暴動後,殖民政府更大幅改善社福勞工教育房屋政策,造就了香港善治的黃金時代。


不少學者都要求梁振英政府研究旺角事件的前因後果,並指如果只懂一味指摘他口中的「暴徒」,只懂用鎮壓懲罰手段遏止,卻沒有反省管治無方造成的惡果,騷亂以至真正的暴動只會繼續發生,武力只會不斷升級。不幸的是,這些善意提醒,對一個正常的政府或許會產生作用,對今天的特區政府,苦口婆心的呼籲,只能是對牛彈琴。


旺角騷亂發生後,對外界要求檢討騷亂的真正原因,是否與管治不當社會矛盾激化有關,特區政府由上到下,由行會成員到司長局長,異口同聲,口徑一致:「特區政府的管治沒有問題,不要美化暴力,不要為暴力找藉口。」梁振英對待任何反對聲音的態度,上任3年多,雷打不動,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無論是上任初期的反國教,還是後來的政改、捲入過百萬人次的雨傘運動、「網絡23條」的抗爭、港珠澳大橋高鐵超支撥款的拉布……梁振英都毫無例外的認為,與他的管治無關,千錯萬錯都不是他的錯,責任不在我方,是本地反對派、西方敵對勢力,以至港獨分離主義忘我之心不死、興風作浪的結果。


每次出現社會抗爭,梁振英都堅持這種冥頑不靈的取態,固然是管治威信面子攸關,把責任往外推拒絕檢討,更重要的,是經過縝密政治計算的結果。


特首「跑馬仔」早已開始,誰能坐上行政長官的位置,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誰能為香港帶來良好管治,而是誰能駕馭香港複雜的政治局面。


勇武者是否要三思抗爭策略?

近一年來,梁振英的管治模式,是拼命挑動矛盾,社會愈反對,梁振英愈堅持。港大師生校友齊聲反對李國章,梁振英就要委任李國章做校委會主席。大學生參與佔中,梁振英委任反佔中的大旗手進入校董會。「網絡23條」接受修訂或抽起再議,可暫緩矛盾,特區政府卻要堅持繼續三讀……種種違反常識的手段,可謂罄竹難書,目的就是要激起反對,挑動抗爭。


這樣就可以向中央政府邀功:只有我這個強人梁振英才可以鎮住大局,才可以擊退敵對勢力的氣燄,才可以駕馭香港複雜的政治局面。香港愈亂,梁振英的權力愈穩固,更可打退其他稍為溫和或理性挑戰者,連任下屆特首的機會也愈大。


旺角黑夜一役,梁振英最想見的場景終於出現了,中央政府更將之升級為「激進分離組織暴亂事件」。梁振英可以連任的機會,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懸念,面對這個殘酷的政治現實,勇武者們,是否要再三思考抗爭策略?


(samngx123@gmail.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