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皮凱提:阻止貧富鴻溝唯靠制度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0日 06:35
2014年05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基於對資本回報率往往大於經濟增長率的觀察,預測21世紀貧富差距擴大,但這主要建基於發達國家的情况,有論者質疑他忽視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過分悲觀。皮凱提接受本報訪問時回應道,他在研究中已考慮中印等國的增長,其目的並非預測未來,而是對發展趨勢作預警,提醒人們需要發展一套制度阻止資本回報與經濟增長的鴻溝拉大。


皮凱提有關資本回報率(rate of return to capital,簡稱r)往往高於經濟增長率(growth rate of world output,簡稱g)的核心論證,惹來不少討論。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內的一些論者指出,即使這項觀察過去屬實,也不保證將來仍一樣。論者還指出,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邊際回報率會遞減,意味資本回報率不一定長期跑高。


已假設中印增長率持續

英語世界中最早發表詳細書評的世銀經濟學家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則認為,中印等新興國家的增長可能推高全球增長率,推翻「r>g」的定律,「書中對未來的黯淡描述可能再遲百年出現」。對此,皮凱提說﹕「我很難比現時更樂觀。」他解釋,書中對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已假設中印會以一如過去數十年的速度增長,但兩國的人均GDP達到發達國水平後,增長率便會一如發達國近數十年般放緩。他更認為中國的增長率甚至可能在達到發達國水平前便放緩。


皮凱提強調,預測未來並非他的目的﹕「沒有自然力量足以推動資本回報率與經濟增長率匯合,因此我們需要發展出控制這不平等變化的制度。」


中文版數月內面世

皮凱提的論述主要根據他多年來蒐集發達國家的稅務紀錄,他跟數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放在「世界高收入數據庫」(World Top Incomes Database)供查閱,當中雖然包括中國,但只依靠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住戶調查,而且只涉及1986年至2003年。皮凱提稱,數據庫已力求涵蓋新興國家,但「要完全展示中國的收入及財富分佈有一定困難,因為中國欠缺可靠的入息稅及財富稅統計數據」。


皮凱提在書中提到,中國的稅制比俄羅斯更累進,而中國利用稅收對教育、醫療及基建的投資亦遠比印度等新興國家多得多;中國同時利用資本管制來控制資本,雖然這種做法非常不透明且不穩定。皮凱提相信,若中國願意增加現代稅制所需的透明度及法治,以中國的龐大,可望落實他所建議的累進入息稅及財富稅。他又透露,《21世紀資本論》的中文版將於數月內面世。


【解構新資本論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 林康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