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MF研究:非極端再分配推動增長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0日 06:35
2014年05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皮凱提在《21世紀資本論》指出,貧富不均危及民主社會的基石,一些保守派經濟學家則認為,糾正貧富不均的代價超過潛在利益,有損經濟增長。事實上,貧富不均、增長及再分配三者關係是經濟學家爭論不休的議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一項內部研究也加入這場辯論,令一些觀察家意外的是,該研究認同再分配只要不走極端,不單不損害經濟增長,反而可能推動更快、更持久的增長。


花5年考察跨國數據

IMF今年2月發表名為《再分配、不平等和增長》的內部研究,它建基於關於增長、不平等和再分配的跨國數據,研究員花了5年時間考察了不平等和再分配對人均實際收入的影響,發現貧富不均顯然削弱了增長,而再分配卻間接促進增長。不過,如果進一步提高本已很高的再分配程度,增長就會受影響。


過往有論者認為,貧富不均有助增長,因為它為創新提供更大誘因,而且由於有錢人的儲蓄較窮人多,因此有助促進儲蓄率及投資,經濟學家凱恩斯便曾以這些論證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貧富不均辯護。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沃爾夫(Martin Wolf)指出,皮凱提對貧富不均為何事關重大,及其代價會否超過潛在收益這兩個問題幾乎沒有關注,但IMF的研究表明,人們不必太擔心再分配和增長之間的取捨。


評論員﹕解決問題時刻來臨

沃爾夫指出,IMF的研究跟一般觀察相符﹕再分配程度較高的北歐國家,經濟表現比南歐強;亞洲收入分佈較平均的國家,尤其是日本和韓國,經濟表現亦遠遠勝過貧富懸殊較嚴重的拉美國家。沃爾夫稱,如何適當結合市場動態及有效再分配政策,是這個時代的重大政治挑戰之一,有賴各國一致行動及合作,特別是在稅收方面。他指IMF着手研究這個曾被視為禁忌的話題,意味解決問題的時刻已來臨。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