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反彈達千點後,成交金額逐漸縮減,上周五僅483億元,為反彈市以來首次不足500億元,好友力量明顯轉弱。宏觀局勢比較混亂,美國樓市轉弱,但作為通脹領先指標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4月份又急升2.1%,市場對加息信心頗弱,美國10年期債息上周曾跌穿2.5厘,同時日圓又恢復避險貨幣的角色,上周一直在101水平徘徊;歐洲方面,德國央行表明將支持歐洲央行下個月一系列寬鬆政策,包括負利率政策,以及針對某些銀行的定向貸款計劃。但市場已炒作歐洲量寬一段時間,除非規模遠超預期,借好消息出貨的機會相當大。一時間,變數最小的反而是亞太區。
歐美股市好淡陣營皆有市場,2013年賺錢最多的對冲基金經理David Tepper認為,股市有賺錢、有盡力不輸錢的時間,現在是應該感到緊張的時間。雖然他不認為現在要沽空,但他所管理的基金,6個月前已將持倉量降至60%,通縮環境、美國經濟增長遜預期,以及歐洲央行已太遲採取行動,是最令他感到憂慮的。
債息急跌 皆因淡倉極多
David Tepper的影響力相當大,其觀點一出,美股即時下跌,就連美債亦以大成交量,債息一度插穿2.5厘。美債息急挫,本身有幾個技術性因素,包括歐洲央行勢將出手,歐元區多國債息已低於同期美債,連同追求收益率的日本退休基金,為相對高息的美債帶來龐大需求。同時CFTC數據顯示,10年期美債期貨淡倉極多,亦引發挾淡倉活動。
債市投資者多屬精英級別,孳息曲線往往能提供重要提示,例如金融海嘯前出現倒掛,雖然包括時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內的各界人士,試圖解釋這不等於預示經濟倒退,但最終還是債市最精明。但在海嘯後,各國持續的順周期政策,債市的效用雖非消失,但卻大不如前,升跌往往由決策官員的一言一行主宰,又或者只是在賭當局會否加碼寬鬆。如果不是耶倫的超鴿立場,歐洲央行又突然出手,以美國的經濟數據,債息肯定不會這樣低。
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對於美國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按月升幅意外加快至0.6%,創2012年9月以來最大升幅,按年亦升2.1%表示驚訝。他相信通脹不會即時飈升,但若認為通脹不會構成威脅,顯然是錯誤。
相對於全城看好的歐美,被一致看淡的亞太區表現其實很不錯。論首季經濟增長,台灣為3.04%、韓國為3.9%、馬來西亞達6.2%,菲律賓預計亦增長6.5%,感受不到退市帶來拖累。
大行唱淡內房 惟難崩盤
至於被各大行大合奏地唱淡的中國,若內房真的如外資預期的崩盤,樓價暴跌50%、70%,中國肯定會爆發大規模債務危機,主權償債風險肯定會上升,但大家看看5年期違約掉期價差,現處於85.5貼近今年低位,相對於過去幾年錢荒時的水平都要好,若說外資真的確信中國房地產崩盤,不會是這個樣子的。
筆者不是說內房無問題,但它的過程和結局,會否比外資行的預測好一點呢?如果真的處於爆破邊緣,中央是否仍會有恃無恐,準備將表外資產趕回表內呢?這確實值得深思。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