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鄧祥勝、唐賡堯﹕靜悄悄的1億3000萬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7日 06:35
2014年05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年年底人口政策諮詢期間林鄭月娥高調表示零售業正面對「勞工短缺」,政府有需要考慮輸入外勞。商界隨之高呼輸入外勞。但對於由財政司委任、肩負提出解決零售業「勞工短缺」方案的零售業人力發展專責小組(下稱「零售小組」)所提出的5項建議(當中並不包括輸入外勞),政府及商界卻甚為冷淡,今年財政預算案中更只靜悄悄增撥1億3000萬落實5項建議。與輸入外勞相比,其熱切及關注程度實在差天共地。


提升行業工資、掃除無良剝削行業陋習

零售業人才流失的主因在於人工偏低及刻薄的工作待遇,包括佣金「跑數額」超高、長期缺乏在職培訓、工時長、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等等的行業陋習。本年4月就有一名豐澤分店經理不堪工作壓力而割頸自殺。因此零售業界必須進行改革,包括提升工資及改變不合時宜的就業模式以杜絕人才流失。事實上,「零售小組」提出的首項建議就是推動僱主「採取良好的人事管理政策」,包括提高工資、改善工作環境及制度。然而奇怪的是,1億3000萬的撥款卻連一毫子也未有分配去執行這項建議。政府只重申繼續利用現有平台,例如零售業三方小組推動良好的人事管理政策。可笑的是,若然過去的措施有效,零售業的刻薄及無良剝削等行業陋習也不會多年不改吧。其次,「零售小組」第二項建議「更針對性地為零售業提供招聘、就業及職業配對服務」同樣未獲得任何新增撥款。


「貼錢」幫你請人反應冷淡

第三項建議「加強零售業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獲得政府花了超過一半的撥款7000萬元,開辦類似學徒性質的零售業「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先導計劃的特色是向學員發放平均每月2000元津貼,「貼錢」協助僱主吸引年輕人以實習生身分即時受聘開工及接受培訓。儘管如此,素來強調零售業職位空缺高達8100個的資方,竟然只向政府承諾今後3年每年提供400至500個實習名額,其冷淡態度與急切爭取輸入外勞實在南轅北轍。


第四項建議「提升零售業形象」獲得1000萬元撥款,與香港零售管理會合作推出宣傳計劃。但零售業形象能否提升,實在視乎其事業前景、薪酬福利和工作條件是否有所改善。如今政府只與商界合作舉辦「形象工程」,實在大有偏私不公之嫌。最後一項建議「改善生產力」則獲得餘下的5000萬元撥款。


走筆至此,相信讀者不難發現政府與商界是如何厚「輸入外勞」而輕「5項建議」。1億3000萬元恐怕不是靜悄悄地花掉,就是淪為商界的「形象工程」開支罷了。


作者鄧祥勝是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理事長、唐賡堯是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員會主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