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改3人組昨日明確表示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及三軌方案,成為第2輪政改諮詢內容的機會很低,即是說泛民陣營較激進的方案,將被排除,政府會提出具體方案供市民討論。過去一段日子,政改3人組以護法自居,排除他們認為不符合《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和解釋的意見方案,這種一味否定的工作不難做,現在他們要從否定派變身為建設派,且看他們提出的具體方案,能否達至無篩選訴求,爭取到大多數市民與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支持,落實有真正選擇的特首普選。
政府提具體方案
政改討論將見真章
政改首輪諮詢,包括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長袁國強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在內的政改3人組,開口閉口都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解釋,強調要依法辦事,這是他們應對所謂「天馬行空」構想的有力武器,按實際操作和效果,也可以解讀為他們以法律作包裝,篩走不同政見人士提出的主張。因為即使不納入第2輪諮詢的公民提名,譚志源也只能說法律上有爭議,因為事實上,也有法律意見認為公民提名並未違反基本法。公民提名在政改諮詢觸礁,與其說是法律問題,毋寧說是政治選擇,因為在政治現實看不到各方對公民提名有達成共識的可能。不過,隨着首輪諮詢結束,包括中央、特區政府、3人組以至建制派,要從法律的保護殼走出來,向港人展現他們心目中的普選,到底是什麼模樣。
林鄭月娥等人篩走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和三軌方案,只要對本港政治生態和情勢稍有認識,都不會感到奇怪,因為按政治光譜分類,這些方案屬於泛民陣營激進極端勢力的訴求,與大多數泛民的中間溫和力量,也顯得格格不入;特別是佔中商討日選出的3個方案,從投票人成分、激進政團動員影響投票結果等情况,已經充分證明方案的激進極端屬性。政改3人組的宣示,在泛民陣營未引發普遍不滿,其理在此。
不過,就政改方案建議,若言激進極端,並非泛民獨有,建制陣營也有激進極端方案建議,例如民建聯與工聯會的方案,「出閘」高門檻,擺明就是要篩選,特別是工聯會的方案,要求有意參選者報名時聲明擁護中國憲法、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更是極盡保守之能事。這樣的方案,對政改討論只會增加隔閡、破壞互信,起到拖後腿的作用,另外,這樣的方案與爭取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支持也脫離現實。這樣的方案與其他建制派提出的方案比較,屬於激進極端,因此,政改3人組應該明確宣示,為了有利於促進討論,在第2輪諮詢時篩走民建聯與工聯會的方案。
首輪諮詢所見,政治光譜兩翼極端對政改討論都構成障礙,林鄭月娥所謂各方政改立場仍然南轅北轍,就折射出這種情况,若要推進討論政改,政府要排除兩翼極端的影響,顯示爭取落實普選的決心。另外,若政府只篩走泛民的激進極端,卻保留建制派的激進極端,則政改天秤就會失衡,或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壞局面。
林鄭月娥等人在首輪諮詢,經常說市民的最大共識是2017年實現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這個說法,肯定無錯。因為港人等待普選已經30多年,就許多人而言,當年的青壯後生已經等到現在的白髮蒼蒼,港人當然熱切盼望一人一票選特首。但是一人一票只是形式,港人是否可以有真正選擇空間選出心目中的人當特首,才是普選關鍵。泛民中間溫和力量提出的方案,並無公民提名,並非罔顧其蘊含的普及平等原則,只是在政治上作選擇,期望在中央的框架內,爭取到一個無篩選的普選方案。
中間溫和力量應整合
爭取落實無篩選方案
第2輪諮詢,政府將提出具體方案,在提名委員會提名、提名要體現集體意志等框架下,且看政府拿出來的方案,如何符合普及平等原則、並無不合理限制和有真正選擇等要求。簡言之,就看政府拿出一個怎樣無篩選的方案。首輪諮詢時,政改3人組和部分建制派都提出所謂普選循序漸進的概念,即是2017年的普選並非終極,日後還可以調節,云云。這種「政制向前走」論調,歷經30多年周折,特別是民主黨上次政改與中央達成共識的經驗,大量事實顯示所謂「袋咗先」只是近乎騙人的伎倆。
一人一票選特首確實重要,使人興奮,但是今次「袋了一張選票」之後,若起步就是篩選,對中央而言已經兌現了實現普選的承諾,按過去的教訓,下次就會是無篩選的普選?相信許多人的信心是零。所以,政府拿出來的方案,必須是無篩選的方案,至於日後如何優化無篩選安排,使之更符合民主原則與要求,才是循序漸進要處理的問題,而非要港人持續受篩孔大小爭議所折磨。
政改即將展開實質討論階段,最終應該是泛民中間溫和力量與中央商討,尋求妥協,達成共識;若中間溫和力量邊緣化,出現泛民激進極端勢力與中央對壘的局面,則政改極有可能拉倒,香港管治更艱困,將滑向衰敗之路,際此關鍵時刻,期望中間溫和力量要負起歷史責任,為香港管治找到出路。就此,我們認為中間溫和力量首要整合起來,提出一個主流方案,爭取落實符合香港最根本利益的真普選。若出現中間溫和力量主導的局面,中央仍然堅持篩選,則港人算是盡過努力,日後香港前景以至一國兩制的下場,就不是港人的責任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政府提具體方案
政改討論將見真章
政改首輪諮詢,包括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長袁國強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在內的政改3人組,開口閉口都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解釋,強調要依法辦事,這是他們應對所謂「天馬行空」構想的有力武器,按實際操作和效果,也可以解讀為他們以法律作包裝,篩走不同政見人士提出的主張。因為即使不納入第2輪諮詢的公民提名,譚志源也只能說法律上有爭議,因為事實上,也有法律意見認為公民提名並未違反基本法。公民提名在政改諮詢觸礁,與其說是法律問題,毋寧說是政治選擇,因為在政治現實看不到各方對公民提名有達成共識的可能。不過,隨着首輪諮詢結束,包括中央、特區政府、3人組以至建制派,要從法律的保護殼走出來,向港人展現他們心目中的普選,到底是什麼模樣。
林鄭月娥等人篩走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和三軌方案,只要對本港政治生態和情勢稍有認識,都不會感到奇怪,因為按政治光譜分類,這些方案屬於泛民陣營激進極端勢力的訴求,與大多數泛民的中間溫和力量,也顯得格格不入;特別是佔中商討日選出的3個方案,從投票人成分、激進政團動員影響投票結果等情况,已經充分證明方案的激進極端屬性。政改3人組的宣示,在泛民陣營未引發普遍不滿,其理在此。
不過,就政改方案建議,若言激進極端,並非泛民獨有,建制陣營也有激進極端方案建議,例如民建聯與工聯會的方案,「出閘」高門檻,擺明就是要篩選,特別是工聯會的方案,要求有意參選者報名時聲明擁護中國憲法、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更是極盡保守之能事。這樣的方案,對政改討論只會增加隔閡、破壞互信,起到拖後腿的作用,另外,這樣的方案與爭取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支持也脫離現實。這樣的方案與其他建制派提出的方案比較,屬於激進極端,因此,政改3人組應該明確宣示,為了有利於促進討論,在第2輪諮詢時篩走民建聯與工聯會的方案。
首輪諮詢所見,政治光譜兩翼極端對政改討論都構成障礙,林鄭月娥所謂各方政改立場仍然南轅北轍,就折射出這種情况,若要推進討論政改,政府要排除兩翼極端的影響,顯示爭取落實普選的決心。另外,若政府只篩走泛民的激進極端,卻保留建制派的激進極端,則政改天秤就會失衡,或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壞局面。
林鄭月娥等人在首輪諮詢,經常說市民的最大共識是2017年實現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這個說法,肯定無錯。因為港人等待普選已經30多年,就許多人而言,當年的青壯後生已經等到現在的白髮蒼蒼,港人當然熱切盼望一人一票選特首。但是一人一票只是形式,港人是否可以有真正選擇空間選出心目中的人當特首,才是普選關鍵。泛民中間溫和力量提出的方案,並無公民提名,並非罔顧其蘊含的普及平等原則,只是在政治上作選擇,期望在中央的框架內,爭取到一個無篩選的普選方案。
中間溫和力量應整合
爭取落實無篩選方案
第2輪諮詢,政府將提出具體方案,在提名委員會提名、提名要體現集體意志等框架下,且看政府拿出來的方案,如何符合普及平等原則、並無不合理限制和有真正選擇等要求。簡言之,就看政府拿出一個怎樣無篩選的方案。首輪諮詢時,政改3人組和部分建制派都提出所謂普選循序漸進的概念,即是2017年的普選並非終極,日後還可以調節,云云。這種「政制向前走」論調,歷經30多年周折,特別是民主黨上次政改與中央達成共識的經驗,大量事實顯示所謂「袋咗先」只是近乎騙人的伎倆。
一人一票選特首確實重要,使人興奮,但是今次「袋了一張選票」之後,若起步就是篩選,對中央而言已經兌現了實現普選的承諾,按過去的教訓,下次就會是無篩選的普選?相信許多人的信心是零。所以,政府拿出來的方案,必須是無篩選的方案,至於日後如何優化無篩選安排,使之更符合民主原則與要求,才是循序漸進要處理的問題,而非要港人持續受篩孔大小爭議所折磨。
政改即將展開實質討論階段,最終應該是泛民中間溫和力量與中央商討,尋求妥協,達成共識;若中間溫和力量邊緣化,出現泛民激進極端勢力與中央對壘的局面,則政改極有可能拉倒,香港管治更艱困,將滑向衰敗之路,際此關鍵時刻,期望中間溫和力量要負起歷史責任,為香港管治找到出路。就此,我們認為中間溫和力量首要整合起來,提出一個主流方案,爭取落實符合香港最根本利益的真普選。若出現中間溫和力量主導的局面,中央仍然堅持篩選,則港人算是盡過努力,日後香港前景以至一國兩制的下場,就不是港人的責任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