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有句老話:跪天、跪地、跪父母,除此三跪,男士向愛人求婚之外,中國人絕不輕易跪別人。
近日,在本港大家看到兩個公開下跪的場景:於上水古洞石仔嶺安老院希望安享晚年的梁伯,因新界東北發展面臨被逼遷,因而在立法會向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下跪求拜,哭求政府別毁他家園,看見皓首蒼顏的梁伯下跪畫面,實見者心酸;二是數名將軍澳居民趁立法會工務小組審議「一堆一爐」項目時,在立法會下跪申訴,抗議一堆一爐。
近代最令人深刻的下跪一幕,不得不數1989年4月22日,3名留守北京天安門的學生突破封鎖,跪在人民大會堂的石階上高舉請願書,促中央重新評價已故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功過等,並要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接見。學生的跪求,最終也無法挽回北京對這場學生運動的血腥鎮壓。2009年8月,颱風莫拉克重創台灣多個地區,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遭泥石掩埋,幾近滅村,數百人被活埋,當台灣總統馬英九到災區視察期間,有小林村村民向馬下跪陳情,大喊「救救我們!」
在香港,市民因下跪申訴的情况不常見,因港人素有膝下有黃金的文化,「跪低」帶有示弱、屈辱的意味,但當年逾80的梁伯,發覺最後安居之處面臨被拆遷,在垂暮之年,可能失去居住多時的安身之所,對梁伯來說,這是多麼絕望無助的境地,才令他下跪求情。即使是將軍澳的居民,他們一直希望政府承諾為停用當區堆填區設期,但這訴求,永遠沒有官員敢給予一個答應,難道他們要終身與「心曠神怡」的垃圾堆積區一生為伴?想到這裏,同樣感沮喪絕望吧。
跪地申訴,某程度反映小市民申訴無路,官員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才迫使弱勢的小市民膝跪求情,請為官者反思,不要令下跪文化蔓延。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近日,在本港大家看到兩個公開下跪的場景:於上水古洞石仔嶺安老院希望安享晚年的梁伯,因新界東北發展面臨被逼遷,因而在立法會向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下跪求拜,哭求政府別毁他家園,看見皓首蒼顏的梁伯下跪畫面,實見者心酸;二是數名將軍澳居民趁立法會工務小組審議「一堆一爐」項目時,在立法會下跪申訴,抗議一堆一爐。
近代最令人深刻的下跪一幕,不得不數1989年4月22日,3名留守北京天安門的學生突破封鎖,跪在人民大會堂的石階上高舉請願書,促中央重新評價已故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功過等,並要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接見。學生的跪求,最終也無法挽回北京對這場學生運動的血腥鎮壓。2009年8月,颱風莫拉克重創台灣多個地區,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遭泥石掩埋,幾近滅村,數百人被活埋,當台灣總統馬英九到災區視察期間,有小林村村民向馬下跪陳情,大喊「救救我們!」
在香港,市民因下跪申訴的情况不常見,因港人素有膝下有黃金的文化,「跪低」帶有示弱、屈辱的意味,但當年逾80的梁伯,發覺最後安居之處面臨被拆遷,在垂暮之年,可能失去居住多時的安身之所,對梁伯來說,這是多麼絕望無助的境地,才令他下跪求情。即使是將軍澳的居民,他們一直希望政府承諾為停用當區堆填區設期,但這訴求,永遠沒有官員敢給予一個答應,難道他們要終身與「心曠神怡」的垃圾堆積區一生為伴?想到這裏,同樣感沮喪絕望吧。
跪地申訴,某程度反映小市民申訴無路,官員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才迫使弱勢的小市民膝跪求情,請為官者反思,不要令下跪文化蔓延。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