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日前帶幾個「老外」去郊野公園行山,從倫敦、紐約來的朋友都很驚奇:香港彈丸之地、人口密集又高度發展,竟然可以在中環商業中心出發,半小時就到達一個綠油油的世界。
我不禁向他們指出:殖民地政府當年把香港一大部分土地劃為郊野公園、禁止發展,誠然是一項德政,但也不完全是出於為市民提供休憩用地,更不是為了什麽環保願景。其實把大片土地撥出發展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大英帝國在殖民地搞經濟發展的一貫做法。
囚犯送澳洲 作免費勞工
故事要由18世紀說起。時值帝國正致力擴張版圖及爭奪資源,正好又發現了澳大利亞一大片「無人之境」,於是經常把大批囚犯遠送,為殖民地提供免費勞工,美其名謂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實際上是讓他們自生自滅,期望部分人會自行開墾土地。
要出此下策,正是因為無法吸引身家清白的良民遷往殖民地。於是政客們倡議在澳洲搞些「特區」,免費批出土地,吸引自願移民。這個辦法開始時的確是成功招徠志願者,但實際開墾工作一敗塗地,所有人相繼離開另尋機會。
原來土地並不是發展的關鍵。那應該怎麽辦?
當時有一個因為欺騙未成年少女入獄的人,名愛德華·格奔·威斐爾(Edward Gibbon Wakefield),可能是因為很可能會被遠送他鄉,所以特別着意思考澳大利亞移民政策失敗的原因,虛構寫出了一本《雪梨家書》(Letter from Sydney),提出一個嶄新的理論。
土地資金人力 三者關係決定發展
他認為一個地方的發展基於三項主要元素:土地、資金、人力。問題並不源自任何一項元素,而在於三者的關係。如果低價或免費批出土地,勞動者比較容易有足夠儲蓄自立成為小農戶,但資本無法積慮,同時導致勞力供應不夠充裕,不利吸引資金。相反,如果回報全部落入資本家口袋,勞動者長期營營役役卻只有受壓迫的份兒,殖民地也吸引不到足夠的移民。
於是威斐爾提出:應該以「足夠的價格」(Sufficient Price)批出土地,政府的目標是通過賣地籌集足夠收入去吸引及留住勞動人口,從而鼓勵資本投資,藉此發展殖民地。這個「夠價理論」厲害之處,在於把土地從簡單資源變成政府對社會發展的控制杆,使高地價政策成為經濟的火車頭(香港人對這個做法應該有特別深的認識)。
「夠價理論」成英治殖民地不二法門
威斐爾的理論很快就得到驗證,澳洲也逐漸發展起來。從此「夠價理論」也就成為了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發展的不二法門。於是,兩百年後的香港,也得到了一大片的郊野公園。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我不禁向他們指出:殖民地政府當年把香港一大部分土地劃為郊野公園、禁止發展,誠然是一項德政,但也不完全是出於為市民提供休憩用地,更不是為了什麽環保願景。其實把大片土地撥出發展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大英帝國在殖民地搞經濟發展的一貫做法。
囚犯送澳洲 作免費勞工
故事要由18世紀說起。時值帝國正致力擴張版圖及爭奪資源,正好又發現了澳大利亞一大片「無人之境」,於是經常把大批囚犯遠送,為殖民地提供免費勞工,美其名謂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實際上是讓他們自生自滅,期望部分人會自行開墾土地。
要出此下策,正是因為無法吸引身家清白的良民遷往殖民地。於是政客們倡議在澳洲搞些「特區」,免費批出土地,吸引自願移民。這個辦法開始時的確是成功招徠志願者,但實際開墾工作一敗塗地,所有人相繼離開另尋機會。
原來土地並不是發展的關鍵。那應該怎麽辦?
當時有一個因為欺騙未成年少女入獄的人,名愛德華·格奔·威斐爾(Edward Gibbon Wakefield),可能是因為很可能會被遠送他鄉,所以特別着意思考澳大利亞移民政策失敗的原因,虛構寫出了一本《雪梨家書》(Letter from Sydney),提出一個嶄新的理論。
土地資金人力 三者關係決定發展
他認為一個地方的發展基於三項主要元素:土地、資金、人力。問題並不源自任何一項元素,而在於三者的關係。如果低價或免費批出土地,勞動者比較容易有足夠儲蓄自立成為小農戶,但資本無法積慮,同時導致勞力供應不夠充裕,不利吸引資金。相反,如果回報全部落入資本家口袋,勞動者長期營營役役卻只有受壓迫的份兒,殖民地也吸引不到足夠的移民。
於是威斐爾提出:應該以「足夠的價格」(Sufficient Price)批出土地,政府的目標是通過賣地籌集足夠收入去吸引及留住勞動人口,從而鼓勵資本投資,藉此發展殖民地。這個「夠價理論」厲害之處,在於把土地從簡單資源變成政府對社會發展的控制杆,使高地價政策成為經濟的火車頭(香港人對這個做法應該有特別深的認識)。
「夠價理論」成英治殖民地不二法門
威斐爾的理論很快就得到驗證,澳洲也逐漸發展起來。從此「夠價理論」也就成為了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發展的不二法門。於是,兩百年後的香港,也得到了一大片的郊野公園。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