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穎:
通識科這個題目寫過了。開學不久,有政客指通識科太多政治議題,主張取消必讀必考,你表示過反對意見。
上星期,升高中後第一次通識測驗,你一臉疑惑的問我通識可以怎樣讀?又問家姐,測通識要注意什麼?
穎,首先恭喜你有一位很好的通識老師。通識科內容浩如煙海,難以駕馭,一位好老師,能大大提高學習的動力,你們確實非常幸運。
家姐是中學文憑試第一屆白老鼠,通識必修必考也是史無前例。家姐不止一次找我討論通識題目,不夠兩句,她就不耐煩說:「老爸,你都唔識考試!」
老爸必須承認,幾十年前的考試技巧已經過時,尤其不懂考通識。老爸是新聞人,對不少新聞事件、公共政策的前因後果都很熟悉,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把來龍去脈,總結出個頭緒來,但這不表示老爸懂得考通識,硬要考的話,分數也必然很低。通識科要求正反意見和所謂駁論,這種考試,老爸是難以掌握的,如何考得好得到高分數,老爸不懂,留待老師傳授給你好了。
基本價值 是非分明何用辯駁?
老爸做了新聞工作三十年,沒錯,不少事情都不會是黑白分明的,中間存在很多灰色地帶。但如果你以為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那你就錯了,因為有些核心原則和基本價值,是非黑白是很清楚的,根本沒有所謂灰色,如果將所有問題,都要像通識科一樣,要求正反駁論,事情就變得很虛無和很荒謬了。
什麼是核心原則和基本價值呢?發生在廣東的小悅悅事件,相信你還記得吧。小悅悅被車撞倒重傷,18名路人行過,視而不見,拒絕施以援手,直至第19名路人清潔工陳賢妹見狀,才救起小悅悅,可惜傷勢過重,終告不治。這宗轟動一時的案件,涉及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和人權觀,除指摘那種喪心病狂,埋沒良心的人外,沒有什麼可為他們正反駁論的。
人權、自由、民主、法治,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老爸認為,都是難以妥協的。聽過有關普選的爭論,有人提出普選要循序漸進,他們指出,美國婦女要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才有投票權,黑人要到六十年代通過民權法案,才達至法律上的平等。他們說,美國立國近二百年,才有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即使被公認為最民主的美國,普選制度都有一個演化過程,香港不能急。
歪理當論據 寧拒作答
這種論點,我只能視之為歪理,連反駁都浪費時間。但通識科的要求,要將這些歪理作為正反駁論的論據,如果真是這樣,老爸寧願拒絕作答,不拿那些分數好了。
必修必考的通識,讓學生關心社會了解時事,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懂正反駁論的答題技巧,而迴避了最基本的原則和價值,學習的意義究竟在哪裏?穎,你同意嗎?
老爸
………………………………………………………………………………………………
Dad:
不同意。
第一、我想出卷者應該懂得黑白灰之分,哪些問題該變作考題,哪些不應該。就譬如你提到的小悅悅事件,我相信考題就不會荒謬得這樣問——見死不救的十八個人有否違反良知?若果考題是有關小悅悅事件的話,我想考的應該是要我們分析這麼多人對慘劇視而不見的原因才對吧!
第二、所謂「正反駁論」是希望我們在擁有自己的立場同時,亦能對別人的立場和其原因有所認識。因為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社會上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我們應該嘗試去了解,無論我們認為對方的看法有多麼的荒謬。再者,「正反駁論」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去反駁我們認為的歪理。
所以「正反駁論」根本不會令我們迴避了最基本的原則和價值。
拒絕作答?若那時你是在考DSE的考生,你真的能這麼瀟灑嗎?:P
Wing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通識科這個題目寫過了。開學不久,有政客指通識科太多政治議題,主張取消必讀必考,你表示過反對意見。
上星期,升高中後第一次通識測驗,你一臉疑惑的問我通識可以怎樣讀?又問家姐,測通識要注意什麼?
穎,首先恭喜你有一位很好的通識老師。通識科內容浩如煙海,難以駕馭,一位好老師,能大大提高學習的動力,你們確實非常幸運。
家姐是中學文憑試第一屆白老鼠,通識必修必考也是史無前例。家姐不止一次找我討論通識題目,不夠兩句,她就不耐煩說:「老爸,你都唔識考試!」
老爸必須承認,幾十年前的考試技巧已經過時,尤其不懂考通識。老爸是新聞人,對不少新聞事件、公共政策的前因後果都很熟悉,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把來龍去脈,總結出個頭緒來,但這不表示老爸懂得考通識,硬要考的話,分數也必然很低。通識科要求正反意見和所謂駁論,這種考試,老爸是難以掌握的,如何考得好得到高分數,老爸不懂,留待老師傳授給你好了。
基本價值 是非分明何用辯駁?
老爸做了新聞工作三十年,沒錯,不少事情都不會是黑白分明的,中間存在很多灰色地帶。但如果你以為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那你就錯了,因為有些核心原則和基本價值,是非黑白是很清楚的,根本沒有所謂灰色,如果將所有問題,都要像通識科一樣,要求正反駁論,事情就變得很虛無和很荒謬了。
什麼是核心原則和基本價值呢?發生在廣東的小悅悅事件,相信你還記得吧。小悅悅被車撞倒重傷,18名路人行過,視而不見,拒絕施以援手,直至第19名路人清潔工陳賢妹見狀,才救起小悅悅,可惜傷勢過重,終告不治。這宗轟動一時的案件,涉及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和人權觀,除指摘那種喪心病狂,埋沒良心的人外,沒有什麼可為他們正反駁論的。
人權、自由、民主、法治,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老爸認為,都是難以妥協的。聽過有關普選的爭論,有人提出普選要循序漸進,他們指出,美國婦女要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才有投票權,黑人要到六十年代通過民權法案,才達至法律上的平等。他們說,美國立國近二百年,才有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即使被公認為最民主的美國,普選制度都有一個演化過程,香港不能急。
歪理當論據 寧拒作答
這種論點,我只能視之為歪理,連反駁都浪費時間。但通識科的要求,要將這些歪理作為正反駁論的論據,如果真是這樣,老爸寧願拒絕作答,不拿那些分數好了。
必修必考的通識,讓學生關心社會了解時事,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懂正反駁論的答題技巧,而迴避了最基本的原則和價值,學習的意義究竟在哪裏?穎,你同意嗎?
老爸
………………………………………………………………………………………………
Dad:
不同意。
第一、我想出卷者應該懂得黑白灰之分,哪些問題該變作考題,哪些不應該。就譬如你提到的小悅悅事件,我相信考題就不會荒謬得這樣問——見死不救的十八個人有否違反良知?若果考題是有關小悅悅事件的話,我想考的應該是要我們分析這麼多人對慘劇視而不見的原因才對吧!
第二、所謂「正反駁論」是希望我們在擁有自己的立場同時,亦能對別人的立場和其原因有所認識。因為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社會上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我們應該嘗試去了解,無論我們認為對方的看法有多麼的荒謬。再者,「正反駁論」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去反駁我們認為的歪理。
所以「正反駁論」根本不會令我們迴避了最基本的原則和價值。
拒絕作答?若那時你是在考DSE的考生,你真的能這麼瀟灑嗎?:P
Wing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