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升21點,收報19830點,成交金額447億元。港股續牛皮,全日大部分時間下跌,最低見19712點,尾市隨歐洲股市反彈。環球股市低位橫行多時,出現上升或下跌,很容易引起投資者認為市况準備突破、展趨勢浪的想法。這當然不能排除,但客觀看,還是上落市的機會較大,短期反彈亦只有300點至500點的幅度,只適合很快速、很短線的買賣。《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人行自1月起已非公開地摒棄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這其實也不是秘密,近期離岸價一輪貶值後,外資也未見進一步衝擊,反倒是在岸價借勢回落。
港股自5月13日創下即市低位19594點後便未曾失守,這算是增強了短線博反彈的信心,技術上看,近日累積沽空不少,市場交投又淡靜,若好友突然挾淡倉,拉升二三百點突破20000點的話,料部分淡倉亦要投降,再加上基金現金水平甚高,短線反彈勢頭可以很凌厲。
但從牛熊證角度出發,向下500點的話,跌至19300點便有達3400張期指合約的牛證會被收回,往上500點,到20300點卻只有約1300張,對莊家來說,往下顯然較為吸引。就市况來看,恒指近日橫行主要依靠騰訊(0700)、建行(0939)等重磅股支撐,無論是指數成分股還是全市計,下跌比率均較多。從基金角度出發,還是會以基本因素、大勢為主,失去了大規模刺激的中國經濟,具吸引力、炒作動力的板塊相當少,重磅的中資金融股已重回年初低位,資源股已大跌,甚至連油股也有見頂回落的風險,除了騰訊和個別新能源股外,很少股份能得到青睞。
另外,港股5月上旬急挫,技術指標一度超賣,14天RSI低見30水平。但超賣後未見反彈只是橫行,RSI已回到40水平,據筆者經驗,由這個水平開始的反彈,往往是較為短暫,最多就只維持3至5天,幅度也只是數百點(當然以現市况來看已難能可貴),之後更多數回落。相反,若橫行後向下突破而獲承接,反彈力度才會較強。
中央「離地」 匯率政策打回原形
《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3月人行與銀行家及經濟學者舉行閉門會議,與會者曾力勸人行不要再與市場對抗,允許人民幣市場化和貶值,但官員直言穩定是首要任務,中央已放棄市場化,重回嚴格控制的匯率機制,而背後原因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看到匯改導致資本大舉外流,內地人更千方百計地調走資金,令其震驚。對於這個報道,筆者感到最震撼的是習主席的震驚,這反映高層對中國國情相當「離地」,亦解釋了由去年至今無間斷的政策失誤的由來。
人民幣不再市場化已是事實,近期的穩定是G20後由美國主動掩護人民幣貶值,兌日圓貶值尤其厲害,較2月份已跌了10%。但人行也相當守規矩,美元近期轉強勢,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圓亦轉為升值,現在看,似乎是繼續跟美元掛鈎,但就找一個舒服一點的位置,至於是否已貶值完成,只有人行才知道。但離岸價因美元強勢而走弱,外資汲取了年初教訓都不敢做淡,反而是在岸價反覆貶值,與離岸價差距逐步收窄,有點離岸價帶動在岸價反覆走弱的趨勢。
過去兩年建築工程股紛紛上市,主因是有港府作為冤大頭,同時上馬各大基建導致供不應求,建築商都賺到盤滿缽滿,多符合條件上市,於是紛紛上市啤殼。理論上,過去兩年內地IPO數量增加卻依然供不應求,近期數量大幅減少、借殼要求又顯然更為嚴格,一些質素、規模較遜色的資產欲借殼,理論上便唯有轉向港股,殼股也成了近日淡市中的奇葩,累有驚人的炒作升幅。
外管嚴市况弱 殼主注資意欲低
但實際上,一來外匯管制極嚴格,要從內地調錢到港甚為艱難,已有不少近乎成功的真實借殼交易,到臨門一腳卻被迫取消;第二,就算努力過後成功借殼,以現在的市况,也很難集資,去年已易手的股份,多數股價亦未見起色,新主並無拉高配股、注資的意欲,可見市况並不適合。近年啤出的殼,一下子炒起,好像予散戶一些憧憬,但往往亦只是純粹炒起、拉高散貨。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港股自5月13日創下即市低位19594點後便未曾失守,這算是增強了短線博反彈的信心,技術上看,近日累積沽空不少,市場交投又淡靜,若好友突然挾淡倉,拉升二三百點突破20000點的話,料部分淡倉亦要投降,再加上基金現金水平甚高,短線反彈勢頭可以很凌厲。
但從牛熊證角度出發,向下500點的話,跌至19300點便有達3400張期指合約的牛證會被收回,往上500點,到20300點卻只有約1300張,對莊家來說,往下顯然較為吸引。就市况來看,恒指近日橫行主要依靠騰訊(0700)、建行(0939)等重磅股支撐,無論是指數成分股還是全市計,下跌比率均較多。從基金角度出發,還是會以基本因素、大勢為主,失去了大規模刺激的中國經濟,具吸引力、炒作動力的板塊相當少,重磅的中資金融股已重回年初低位,資源股已大跌,甚至連油股也有見頂回落的風險,除了騰訊和個別新能源股外,很少股份能得到青睞。
另外,港股5月上旬急挫,技術指標一度超賣,14天RSI低見30水平。但超賣後未見反彈只是橫行,RSI已回到40水平,據筆者經驗,由這個水平開始的反彈,往往是較為短暫,最多就只維持3至5天,幅度也只是數百點(當然以現市况來看已難能可貴),之後更多數回落。相反,若橫行後向下突破而獲承接,反彈力度才會較強。
中央「離地」 匯率政策打回原形
《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3月人行與銀行家及經濟學者舉行閉門會議,與會者曾力勸人行不要再與市場對抗,允許人民幣市場化和貶值,但官員直言穩定是首要任務,中央已放棄市場化,重回嚴格控制的匯率機制,而背後原因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看到匯改導致資本大舉外流,內地人更千方百計地調走資金,令其震驚。對於這個報道,筆者感到最震撼的是習主席的震驚,這反映高層對中國國情相當「離地」,亦解釋了由去年至今無間斷的政策失誤的由來。
人民幣不再市場化已是事實,近期的穩定是G20後由美國主動掩護人民幣貶值,兌日圓貶值尤其厲害,較2月份已跌了10%。但人行也相當守規矩,美元近期轉強勢,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圓亦轉為升值,現在看,似乎是繼續跟美元掛鈎,但就找一個舒服一點的位置,至於是否已貶值完成,只有人行才知道。但離岸價因美元強勢而走弱,外資汲取了年初教訓都不敢做淡,反而是在岸價反覆貶值,與離岸價差距逐步收窄,有點離岸價帶動在岸價反覆走弱的趨勢。
過去兩年建築工程股紛紛上市,主因是有港府作為冤大頭,同時上馬各大基建導致供不應求,建築商都賺到盤滿缽滿,多符合條件上市,於是紛紛上市啤殼。理論上,過去兩年內地IPO數量增加卻依然供不應求,近期數量大幅減少、借殼要求又顯然更為嚴格,一些質素、規模較遜色的資產欲借殼,理論上便唯有轉向港股,殼股也成了近日淡市中的奇葩,累有驚人的炒作升幅。
外管嚴市况弱 殼主注資意欲低
但實際上,一來外匯管制極嚴格,要從內地調錢到港甚為艱難,已有不少近乎成功的真實借殼交易,到臨門一腳卻被迫取消;第二,就算努力過後成功借殼,以現在的市况,也很難集資,去年已易手的股份,多數股價亦未見起色,新主並無拉高配股、注資的意欲,可見市况並不適合。近年啤出的殼,一下子炒起,好像予散戶一些憧憬,但往往亦只是純粹炒起、拉高散貨。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