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來港視察3天,整體的評價是相當成功。對於泛民議員而言,可以有一個機會向主管香港事務的領導人直接表達意見,無論如何都是值得肯定。至於輿論一直非常關注委員長此行有否「挺梁」,則大家只能自行判斷。因為就算泛民陣營中也有不同的解讀,一些認為委員長超越了常規地「挺梁」,並引伸到泛民今次不要參加行政長官選舉;一些則認為委員長只是官話直說,支持梁特首依法施政。就算是對梁振英行政長官及其領導的特區政府的表現表示滿意,一樣可以演繹為只是對今屆任期的評價,而無關未來連任的取態和傾向。
是否挺梁連任 多講無用
對於過去一直是一條心「反梁」,又或者莫名其妙最近才由「石頭爆出來」的「倒梁」人士而言,領導人說什麼都沒有用,就算用到霍老(霍英東)當年在台上大聲疾呼地叫「我挺董」的形式,他們都有一套巧妙得會轉彎的自圓其說。所以委員長有沒有「挺梁」、對特首連任有何態度,那根本是不需爭論的事情。因為委員長的話就是講得如此坦白,又沒有禪機,也沒有佛偈,對現任行政長官的表現表示滿意,用張委員長在香港社會各界歡迎晚宴上講話的原話:「當前,梁振英行政長官及其領導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看到了問題所在,正着力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所採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也正在發揮作用,並逐步取得一些成效」。意何所指,用一般常人的理解就可以了。對於那些因為背後有不同原因又或者有不同利益而「反梁倒梁」的人,說明已經沒用,因為「反梁倒梁」就是他們的目標又或者硬任務。最後只能用上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那大概是最佳的寫照了。
對於行政長官連任的事,多講無用,多猜也無用,不如回歸到香港最根本的問題之上。張德江在機場上特別用上「看、聽、講」3字,看和聽是視察的必然動作,而講就不一定。張德江在香港先後作了3場公開的重要講話,另外閉門的還有兩場。領導人一連作出5場針對香港的講話,過去是非常罕見,這也是張德江特別強調此行的目的。
3篇公開講話,在「一帶一路」論壇演講的一篇,前半段是「一帶一路」宏觀的解說,後半段則強調香港的角色。而對香港的長處和優勢再說一遍,這也不止是局限於「一帶一路」,而是對香港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作出一個詳細的鋪陳。在大好條件、大好形勢之下,香港前景,是值得我們投下信心一票。所以張德江在香港的第一場演講,主要是勾畫樂觀的前景、無窮的機遇。
至於在歡迎晚宴和在周四早上和香港200多位各界代表的談話中,就可以結合來分析,張德江是老老實實、坦坦白白對當前香港的問題斷症下藥。在張德江來港之前,已經有臆測是否提及港獨問題,結果是張德江毫不含糊地作出正面回應,其道理也是本欄過去數月,重複指出的「偽本土、真分離」的政治圖謀。張德江直指一國兩制的其中一個內涵就是對香港本土文化價值保護。現在的問題,卻是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甚至公然打出港獨的旗號,那就不是本土的問題,而是搞分離活動。對於這種「偽本土、真分離」的論述,在張德江的3篇演辭中着墨不算太多,但立場清晰、態度明確,這其實就是中央立場的底線。
「三心」也說給同胞聽
張德江提出「毋忘初心、保持耐心、堅定信心」之說,是說給香港市民聽,其實亦是說給中國大陸的同胞聽。近年香港發生的風風雨雨,不但香港內部有許多意見,在中國大陸也引起很廣泛的反響,尤其是「噓」國歌、打遊客的事件,中央政府也面對一些壓力。張德江提出這「三心」之說,尤其是「毋忘初心」,就是要強調一國兩制的基本政策方針,是有長遠的戰略需要,而不是一時之妥協。香港回歸18年,總體上是成功,但也逐漸露出矛盾,這有其客觀的必然性。而這些問題,也需要耐心解決,而不是去否定一國兩制的基本政策方針。而信心之言,也是他相信香港內部有能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在表達信心之餘,張德江在最後一天的公開講話,拋下「買單」的金句:「香港亂了,大家都一同買單,誰給你買單呢?」要解決香港的問題,中央是對香港人的能力有信心。反過來說,解決不了,最後吃虧的就是全體香港人。對於張德江「買單」之說,最主要的聽眾相信是被視為沉默的大多數的香港人吧!
除了3場公開講話之外,張德江在接見司法機構、行政會議、立法會和區議會的代表時,也婉轉地表達了一些看法。他認為「多元」是香港的其中一個特質,意見多元、利益多元、訴求多元,所以必須求同存異。多元是「異」,而這個「同」,就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和遵守《基本法》。這4點是「同」,也就是不可以妥協的基本原則。其他意見可以相左,但就必定要以此4點為共同基礎,否則無法進一步發展。而溝通也不是一次就有結果、一次就可以解決問題,他來溝通,是聽意見,而不是參加辯論會和口水戰。
求同之路漫漫長
張德江今次來港要講的、想講的,大概都講得一清二楚。當然講清楚也只是第一步,張德江會見泛民代表,用心聆聽,也表明理解多元、接受存異,但癥結還是在求同。中央對一國兩制、港人自治、高度自治和《基本法》的解釋,泛民是否可以接受?求同,相信仍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