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讚賞除了是美德外,也可變成生意。5年前,陳偉業(Danny)放棄薪高糧準的工作,與拍檔花了一年半時間,創立了全球首個網上讚賞平台「我讚!」(Praisage),供市民公開讚揚身邊的好人好事。「我讚!」獲得超過100萬元的創業資金,現時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舉辦培訓課程,及提供讚賞顧問服務。開業兩年,公司去年中已收支平衡,今年下半年將張貼標誌於支持讚賞文化的商舖,未來更可在澳門和內地找到「我讚!」的蹤影。
「我讚!」的成立源於創辦人Danny有感於社會充斥着謾罵、批評,「在香港,我們有完善的投訴機制,可是,能夠讓我們表達讚賞的渠道卻十分缺乏。」「我讚!」讓公眾分享感人讚賞故事,內容除了會被上載到網站和facebook專頁外,更會印製成「讚賞信」,由Danny等人及義工逐一送遞予獲讚揚者,讓公司上下傳閱。
稱港投訴機制完善 欠讚賞渠道
「我讚!」於2012年初成立,由起初只有網站,到現在已有Apps及手機讚賞熱線,網站累積超過1,400篇讚賞故事,較為人注目的故事有替老人家細心剪碎食物的吉野家清潔工銀姐、還有盡責的巴士車長鼓勵乘客讓座。自從手機讚賞熱線於去年10月推出後,「我讚!」每天收到最少一篇故事,經過審核後,99%的故事都會放上網站。
「我讚!」開業約一年後,開始舉辦公開培訓課程和提供讚賞顧問服務,以作為收入來源。培訓課程主要由Danny執教,現時包括本地、澳門和內地,約30家公司已參加培訓,訓練超過3000名行政人員。另外,「我讚!」幫助企業推廣公司內的讚賞文化,除了建立讚賞渠道,例如配合公司的網上系統以收集員工間的讚賞,也會教授高層如何成為一個懂得讚賞的領袖。他們也會視乎客戶要求,彈性處理個案,例如幫助一間保險公司收集顧客對經紀的讚賞。另外,「我讚!」亦打算幫助客戶利用大數據,分析員工的哪些行為能得到顧客的讚賞,幫助公司提升服務。這顧問服務仍在摸索階段,現時有兩家公司參與,其中一家公營機構外判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合約給「我讚!」。
讚賞課程讚賞顧問增收入
「我讚!」不花錢做媒體廣告,因為公司採用的是限制性營銷(de-marketing),「我們希望吸納社會上那10%相信讚賞是美善的人,期望他們以人傳人的方式宣揚讚賞文化,製造漣漪效應。」Danny說。例如早前有一篇分享至facebook的故事,一名麥當勞員工被讚許,「讚賞信」已經被全公司傳閱,利用這個方法讓更多人知道「我讚!」的存在。
Danny早前在活動結識了藝人鄧萃雯,現時鄧萃雯為「我讚!」的義務代言人,她除了出席記招外,也會參與每月舉行兩次的「送讚大行動」,與義工一起到員工曾被讚賞的商店「送讚」。另一藝人羅敏莊亦準備加入成為代言人。
參加數碼港計劃獲益良多
「我讚!」的創業資金總計逾100萬元,主要來自天使投資者和數碼港的兩項資助。在創業最初期,Danny從一班在領袖訓練課程認識的朋友籌集約60萬元,作為天使資金。隨後參加了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計劃,利用該筆10萬元資助設計了「我讚!」iOS手機版應用程式的雛型。最近,Danny 亦從數碼港培育計劃畢業,他形容申請過程繁複,且競爭激烈,如「過五關斬六將」,很慶幸能成功申請。該計劃除了提供免租辦公室,亦可申請最多33萬元的資助,除了經濟上很有幫助外,Danny稱數碼港的計劃令他獲益良多,「數碼港有一個團隊的氛圍,周邊的配套也十分充足,定期舉行的檢討會進一步提升我們,我學會信任、信心和信念。」
開業兩年收支平衡
公司於2014年中達到收支平衡,辦公室亦於去年8月由數碼港遷到佐敦。Danny指聘請人手比較困難,因為難以尋找有共同理念的人。現時的團隊,除了Danny外,還有三名全職員工,加上有200多名義工,公司並不打算增聘人手。由於未來會進軍澳門和內地,Danny有信心將有理想的營收,他亦透露目前正跟一名天使投資者洽談。
明報記者 蔡浩儀
攝影 劉焌陶
[蔡浩儀 新經濟新天地]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