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天達資產﹕看好天然氣前景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1日 21:35
2014年05月21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中國經濟放緩,歐美正處復蘇初期的利淡因素影響下,能源行業於過去3年表現均跑輸大市,MSCI AC世界能源指數期內僅升0.47%,不過,天達資產管理商品及資源部主管、投資組合經理喬培禮(Bradley George)預期,受惠於新興市場對能源需求與日俱增,加上供應緊張,有利能源價格走勢,相關上游產業企業的前景亮麗。


根據彭博數據顯示,由年初至4月底,商品整體投資回報為8.4%,當中以農產品及能源表現最好,咖啡升逾八成,天然氣亦升22%,至於資源類別股票則約2.2%,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僅升1.93%。


喬培禮表示,商品的周期很長,可分為3個小周期,初期由於各國重點發展公共基建,對金屬會較依賴,第二、三階段是能源及軟商品周期,隨着鄉郊地區人口聚集,流動性增加,交通工具成為必需品,對能源亦愈來愈依重,而當國民富裕起來,對農產品及蛋白質亦會日趨重視(見圖)。


預期中國能源需求增

他續稱,中國正處於金屬依賴期,對銅和煤需求甚大,天然氣、原油及肉類等需求相對較低,但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即將踏入能源渴求階段,尤其是原油及天然氣,預期未來5年至10年,中國的能源消耗量會不斷提高。「目前全球最大原油消耗國美國每日耗油量約1,800萬桶,中國則為1,100萬桶,按我們估計的4%增速推斷,於2024年,中國的耗油量會追上美國。事實上,中國原油進口年初至今已增長11%,反映增長較預期更強 。」


日發電重心將移向天然氣

對於有指中國經濟放緩,會對天然資源需求造成衝擊,喬培禮認為這是一般人的誤解,「很多人會將商品看成一體,但其實可分成四類,分別是能源、貴金屬、基本金屬及軟性商品(包括農產品),它們各有特性,於不同的商品周期表現各殊。」他續稱,中國經濟減慢,基建減少,只限制金屬的需求,然而對原油及天然氣等需求,卻潛藏大量上升空間。「此外,中國近年因燒煤發電,令污染日益嚴重,所以天然氣這種相對較清潔的能源,將逐步取代煤發電,另日本於爆發核危機後,亦將發電重心移向天然氣。」


至於供應方面,每個油田抽取一定油量後,由於壓力下降,蘊藏量遞減,會愈來愈難探取原油,產量會走下坡。喬培禮稱,目前成熟油田的產量下降率介乎5%至6%,全球原油需求則每年增長1.4%,預計2016或2017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况,利好油價走勢。


該公司估計,油價於本年底有望升至115美元,約有5%升幅,其間波動亦不會太大,「因為即使俄羅斯與烏克蘭局勢緊張,當時的油價亦維持每桶109至110美元水平,故除非原油供應突然大增加或減少,才會令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喬培禮指出,近兩年能源公司的表現遜於環球股票,主要是市場擔心中國經濟放慢會拖累資源需求增長,不過,他有信心市場已完成調整,資源正處於上升周期,加上能源企業的估值相對較低,更具投資價值。


中海油五大持股之一

於芸芸能源企業中,喬培禮特別看好上游產業的相關企業,於天達環球能源基金投資組合當中,約有44%屬石油及天然氣勘探及生產的企業,「選股策略首重能源的生產量,我們只挑選產量持續增長的公司,例如基金內的五大持股公司,每年產量均增加3%至10%,才可受惠於能源上升周期」,其中中海油(0883)亦是此基金五大持股之一,佔基金持股量4.3%。


至於投資能源的風險因素,主要來自美國及中國,「若美國經濟不能按步復蘇,短期會對油價有所影響,長遠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減慢,亦有可能衝擊原油市場。」


明報記者

[余美玉 基金特區]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