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轉工前3準備 後顧無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6日 06:35
2014年05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每年4、5月,部分打工仔花紅到手後,總會思考一下職業生涯的路向,加上很多企業都會在新一個財政年度展開招聘,市場空缺增加,於是就成為搵工跳槽的旺季。


不過,打工仔於考慮轉工前,只想新工作前景如何,未必會留意三大準備,包括現金儲備、保障及強積金安排,如未能好好處理三大問題就蟬過別枝,有可能會造成財務困境,失去保障,以及投資虧損。如想開心又放心轉換工作,就要於遞信前做足以下安排,以將生活影響減至最低。


康宏理財聯席董事吳婉奇表示,很多人以為只要有聘書在手,未來收入會有保證,所以不用作財務準備及安排,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首先,轉工空檔期的使費通常較平日多,好多人都喜歡在返新工前,去個短程旅行充充電,或者與朋友飯聚及娛樂,消費一定會比平日返工多,所以更要多預留現金應付」。


轉工空檔消費增 須多留現金

她表示,曾有一位「80後」的客人自恃已找到新工,於兩星期後履新,所以辭職前只預留少許生活費,吳婉奇說,其實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日未返工,一日都存在變數。


她續稱:「許多人會忽略考慮新工是否適合自己,那位80後的客人,就因為不能適應新工作環境,認為現實與想像中存在很大出入,所以返工一、兩日後就決定辭職,最後要再花兩三個月時間,才覓得一份理想職業。她只有兩個星期儲備,可想而知她當時財政很緊絀,不但要停止月供投資,甚至想將基金贖回來應急。」


吳婉奇建議,一般最好有足夠應付6個月生活費的現金流,假如不夠時間準備又急於轉工,亦至少要有3個月儲備,尤其是當經濟環境欠佳、或學歷不足及低技能的人士,他們不容易覓得理想職位,便更需要更多的準備。


個人醫保 宜月繳保費

保障方面,由於很多打工仔僅依賴公司的團體保險,於轉工時就會出現醫療保障「真空期」,傷風感冒的門診醫藥費尚可負擔,可是若然不幸受傷或重病,需住院或動手術的話,醫療費用動輒上萬,甚至更高,所以建議大家應預先投保個人醫療保險,並以月繳形式交保費,等到新公司的團體醫療保障生效,方考慮是否續保。


意外保轉工需通知承保商

除了醫療保險外,如打工仔有買意外保險,於履新前應通知承保商,一般而言,意外保險的保費水平按受保人的工作性質來釐定,限制保單可承受的風險。保險公司會按職業風險劃分不同類別,若由從事室內、專業或文職的工作,轉投體力勞動或操作重型危險機械之類的職業,兩者保費釐定已經很大差別,後者定價會較高。即使同是文職工作,但如果受保人需要經常往返內地或海外出差,風險亦會相對增加,有機會要調整保費。反之,若轉職後的工作風險降低,保費則有可能相應減少。


因此,吳婉奇指出,當受保人轉換職業時,必須立即通知保險公司,以重新評估其職業風險及釐定保費,若職業風險提高而未有及時通知保險公司,日後提出索償時,將有可能影響理賠金額,甚至因未有向保險公司提供這些資料而導致保單失效。


留意保證積金條款 免損回報

最後,打工仔要留意的是強積金帳戶事宜,除非新舊公司選用同一家強積金供應商,否則就要處理新舊帳戶。吳婉奇稱,由於強積金半自由行已實施,僱員新供款部分可選擇投資舊計劃的基金,或是新僱主所選的計劃,甚至可以考慮其他強積金供應商,如擁有太多強積金帳戶,亦應趁這時機整合,方便管理。


值得留意的是,部分強積金計劃的保證基金,通常設有保證條款,即成員需滿足指定條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保證回報,一般而言是有供款鎖死年期,如提前贈回,有可能違反基金條款而損失該部分回報,所以打工仔於決定轉戶前,應先了解自己舊有計劃的基金產品類別,以及細閱條款。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