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如果你使公司蒙受金錢損失 , 我會諒解。但如果你使公司誠信受損, 我會絕不留情。」投資巨擘巴菲特的名言,突顯了誠信的重要。不論政府官員 丶 民選議員或企業領袖,誠信是最寶貴的資產,亦是最脆弱的資產。
高鐵工程在重重監督、睽睽眾目下,來個使人措手不及的嚴重延誤,涉及人物需要問責,這是無可挽回的後果。但看看媒體的報道是:「高鐵作故仔」;「港鐵涉呃政府」。上述頭條,並非來自嘩眾取寵的小報, 而是《大公報》和《文匯報》的頭版 。其他報章的頭條,如《明報》:「政府港鐵合謀瞞高鐵延誤」。《蘋果日報》:「張炳良做戲呃市民」。《東方日報》:「港府欺瞞全民」,均聚焦於誠信,而非工程延誤。從延誤超支,質變為高官與港鐵高層的誠信危機,涉及的因素是可控制的,後果是可避免的。
且把時光倒轉,讓事後孔明作我們的導師。
處理危機,首先要做持份者分析。政府是高鐵項目擁有人,主導高鐵發展策略和監督。港鐵只是超級承建商。政府亦是港鐵最大股東,表面上只佔港鐵董事局15位成員中的3席,但一切大小決策,凡是政府欲插手的,政府說了才算。 太平盛世時,大老闆樂於讓港鐵自動波行駛。但因應政治情况需要,港鐵隨時被變身。政府要港鐵辦事時,視港鐵為港式國企,黨委話事,說一不二。政府要抵禦民粹壓力時,港鐵須以上市公司面目示人,搬出上市條例、商業原則等原因,為政府遮風擋雨。出了大亂子,為劃清界線,最佳辦法是冊封港鐵為「獨立王國」,以洗脫自己罪責, 然後大興問罪之師,化危機為契機,突出強政勵治之形象,「整治前朝遺下的禍因」,並連消帶打,順勢委任親信進入董事局。
局長先發制人劃清界線
政府翻雲覆雨,操控得心應手,充分發揮弱勢政府的強悍。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獲悉高鐵延誤已成定局時,棄港鐵主席錢果豐和董事局不顧,第一時間匯報的, 是運房局長張炳良。 誰是大老闆,在關鍵時刻,盡顯無遺。
張炳良去年11月對韋達誠的疑中留情,出於君子之心。港鐵的工程團隊,以創新工程,加上胼手胝足,曾追回無數延誤。這也是韋達誠當日的信心所在。他成功說服張局長疑中留情,當日可謂應記一功, 今天是罪加一等。
政府的手法,亦屬無可厚非。政府要從「大局着想」的高度和視野來進行操控。大局是維穩。在施政展步維艱,政改風雨飄搖之際,政府何堪良將墮馬?因大局所需,君子局長都要使出小人伎倆。在港鐵記者會公布前的一聲「驚訝」只不過是為了先發制人,劃清界線,卻引起無數「扮驚訝」,「合謀欺騙」的指控。港鐵不能兌現11月許下的承諾,局長極端失望是應該的,追究責任是理所當然的。但何必驚訝?
安排議員傳媒察看 高風險之舉
第二個持份者是立法會,是個政治多面體。莊嚴的議事堂,尊貴的議員,推動民主,維護社會公義,監察施政,確保公帑用得其所。這是立法會驕傲的集體成就。但立法會由70位人士組成,一到個人層面,選票第一的政客心態,使他們的個人目的和行為,與立法會的集體目標和使命,分道揚鑣,愈走愈遠。這是民主的代價,是我們願意付出的代價,亦是對危機公關必須要的認識。 港鐵本着「事實是最忠心朋友,誠實是最可取政策」的宗旨,安排議員和媒體察看西九龍總站。想不到雖然文件寫的是西九總站「部分已到達」 B-4層,但在政客和媒體的互動下,翌日的頭條,是清一色的「高鐵虛報進度」。於是除了延誤之責,隱瞞之罪,再加上虛報之恥。隱瞞是不說, 虛報是說假,罪加一等。於風頭火勢之時,安排政客和傳媒察看,乃高風險動作,十之八九效果與預期絕不相同。
媒體作為第四權,不單反映民意,有時更主導民意。在維護公義和監察公權上,影響力不下於立法會。媒體的監督和報道,使沒權的有權,讓沒聲的發聲,化輿情為力量。媒體當然要看銷量,這和議員要選票一樣。對政府和大機構、大公司來說,善待媒體,是恆常公關和危機公關的要則。如果你不提供全面資料,留下的空白,會被傳聞、據聞、她聞、他聞等補上。如果你含糊其辭,便拱手讓人演繹。在關鍵辭上, 必須斤斤計較每一個字。
分析完持份者後,事後孔明說:天時、地利 、人和,皆操諸我手。在4月獲悉高鐵延誤後,政府與港鐵可作多項選擇。時間上,明知調查與問責逃不掉,理應在公布延誤時通盤考慮,一併處理,亦可避免了張局長「蝦碌」李焯芬的尷尬。公布的日子宜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開會前一兩天,給小組有體面的預告,但不給予足夠時間作高風險的察看,以免為議員搭台作秀。人選方面,局長帶頭的「驚訝秀」和周大滄後續的急就章宣布,只會留下大量空白讓媒體和政客畫出彩虹,導致其後擠牙膏式回應,使事件持續升溫,違反了快速抽身,盡早結束爭議的原則。配合地利人和,宜安排由局長為主、港鐵主席為副的高規格聯席發布,主次分明,口徑一致,同台宣布周大滄問責離職,韋達誠不續約。放血止血,一錘定音,彰顯勵治。
上述安排,實非深奧的航天科學,港鐵世界級的公關團隊,自當了然。她們不作以上安排,定有難言之隱,這裏不便猜測。現時議會內外俱要韋達誠落台,錢果豐不忍下手,真君子也。但事已如此,與其逼大老闆出手,還是讓韋達誠自動提早離職,在不光彩情况下作光榮之舉。
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高鐵工程在重重監督、睽睽眾目下,來個使人措手不及的嚴重延誤,涉及人物需要問責,這是無可挽回的後果。但看看媒體的報道是:「高鐵作故仔」;「港鐵涉呃政府」。上述頭條,並非來自嘩眾取寵的小報, 而是《大公報》和《文匯報》的頭版 。其他報章的頭條,如《明報》:「政府港鐵合謀瞞高鐵延誤」。《蘋果日報》:「張炳良做戲呃市民」。《東方日報》:「港府欺瞞全民」,均聚焦於誠信,而非工程延誤。從延誤超支,質變為高官與港鐵高層的誠信危機,涉及的因素是可控制的,後果是可避免的。
且把時光倒轉,讓事後孔明作我們的導師。
處理危機,首先要做持份者分析。政府是高鐵項目擁有人,主導高鐵發展策略和監督。港鐵只是超級承建商。政府亦是港鐵最大股東,表面上只佔港鐵董事局15位成員中的3席,但一切大小決策,凡是政府欲插手的,政府說了才算。 太平盛世時,大老闆樂於讓港鐵自動波行駛。但因應政治情况需要,港鐵隨時被變身。政府要港鐵辦事時,視港鐵為港式國企,黨委話事,說一不二。政府要抵禦民粹壓力時,港鐵須以上市公司面目示人,搬出上市條例、商業原則等原因,為政府遮風擋雨。出了大亂子,為劃清界線,最佳辦法是冊封港鐵為「獨立王國」,以洗脫自己罪責, 然後大興問罪之師,化危機為契機,突出強政勵治之形象,「整治前朝遺下的禍因」,並連消帶打,順勢委任親信進入董事局。
局長先發制人劃清界線
政府翻雲覆雨,操控得心應手,充分發揮弱勢政府的強悍。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獲悉高鐵延誤已成定局時,棄港鐵主席錢果豐和董事局不顧,第一時間匯報的, 是運房局長張炳良。 誰是大老闆,在關鍵時刻,盡顯無遺。
張炳良去年11月對韋達誠的疑中留情,出於君子之心。港鐵的工程團隊,以創新工程,加上胼手胝足,曾追回無數延誤。這也是韋達誠當日的信心所在。他成功說服張局長疑中留情,當日可謂應記一功, 今天是罪加一等。
政府的手法,亦屬無可厚非。政府要從「大局着想」的高度和視野來進行操控。大局是維穩。在施政展步維艱,政改風雨飄搖之際,政府何堪良將墮馬?因大局所需,君子局長都要使出小人伎倆。在港鐵記者會公布前的一聲「驚訝」只不過是為了先發制人,劃清界線,卻引起無數「扮驚訝」,「合謀欺騙」的指控。港鐵不能兌現11月許下的承諾,局長極端失望是應該的,追究責任是理所當然的。但何必驚訝?
安排議員傳媒察看 高風險之舉
第二個持份者是立法會,是個政治多面體。莊嚴的議事堂,尊貴的議員,推動民主,維護社會公義,監察施政,確保公帑用得其所。這是立法會驕傲的集體成就。但立法會由70位人士組成,一到個人層面,選票第一的政客心態,使他們的個人目的和行為,與立法會的集體目標和使命,分道揚鑣,愈走愈遠。這是民主的代價,是我們願意付出的代價,亦是對危機公關必須要的認識。 港鐵本着「事實是最忠心朋友,誠實是最可取政策」的宗旨,安排議員和媒體察看西九龍總站。想不到雖然文件寫的是西九總站「部分已到達」 B-4層,但在政客和媒體的互動下,翌日的頭條,是清一色的「高鐵虛報進度」。於是除了延誤之責,隱瞞之罪,再加上虛報之恥。隱瞞是不說, 虛報是說假,罪加一等。於風頭火勢之時,安排政客和傳媒察看,乃高風險動作,十之八九效果與預期絕不相同。
媒體作為第四權,不單反映民意,有時更主導民意。在維護公義和監察公權上,影響力不下於立法會。媒體的監督和報道,使沒權的有權,讓沒聲的發聲,化輿情為力量。媒體當然要看銷量,這和議員要選票一樣。對政府和大機構、大公司來說,善待媒體,是恆常公關和危機公關的要則。如果你不提供全面資料,留下的空白,會被傳聞、據聞、她聞、他聞等補上。如果你含糊其辭,便拱手讓人演繹。在關鍵辭上, 必須斤斤計較每一個字。
分析完持份者後,事後孔明說:天時、地利 、人和,皆操諸我手。在4月獲悉高鐵延誤後,政府與港鐵可作多項選擇。時間上,明知調查與問責逃不掉,理應在公布延誤時通盤考慮,一併處理,亦可避免了張局長「蝦碌」李焯芬的尷尬。公布的日子宜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開會前一兩天,給小組有體面的預告,但不給予足夠時間作高風險的察看,以免為議員搭台作秀。人選方面,局長帶頭的「驚訝秀」和周大滄後續的急就章宣布,只會留下大量空白讓媒體和政客畫出彩虹,導致其後擠牙膏式回應,使事件持續升溫,違反了快速抽身,盡早結束爭議的原則。配合地利人和,宜安排由局長為主、港鐵主席為副的高規格聯席發布,主次分明,口徑一致,同台宣布周大滄問責離職,韋達誠不續約。放血止血,一錘定音,彰顯勵治。
上述安排,實非深奧的航天科學,港鐵世界級的公關團隊,自當了然。她們不作以上安排,定有難言之隱,這裏不便猜測。現時議會內外俱要韋達誠落台,錢果豐不忍下手,真君子也。但事已如此,與其逼大老闆出手,還是讓韋達誠自動提早離職,在不光彩情况下作光榮之舉。
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