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和妻子在過去10個月來,跟來自不同學校的貧困學生傾談,分享我們的人生經驗以激勵他們,同時想了解他們有什麼困難,可以如何提供幫助。除了教師的指導外,外界的支持亦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對學生而言很難得,他們不容易從專業人士身上獲得意見。
早前我就特意安排一群對水彩及素描有興趣的學生,與我的老朋友、知名的水彩大師江啟明見面,他就學生的畫作給予專業意見,並與他們討論基本的繒畫技巧。其中有位學生想入讀內地一間知名藝術學院,她以及老師都非常留心大師的指導,事後均表示獲益良多。
我認為,學生可以透過畫畫表達情緒及自我意識,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透過畫作展示自我個性、思想和背後意義。此外,我們還經常邀請一對兄弟來家作客,這兩個20歲不到的孩子,沒有父母親,只靠自己生活。由於他倆都不會做飯,所以我的妻子每次均會示範兩道簡單菜式,教曉他們後就可以自己在家裏做飯。
那頓晚餐有鮮蝦、魚及其他食物,兩個孩子都非常喜歡,哥哥大讚蝦很新鮮味美,我暗中觀察他們的反應,似乎二人都很喜歡這頓飯,可能他們之前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大伙兒像家人一樣共晉晚餐。我和妻子吃得很少,兩個孩子幾乎掃光食物,而且似乎非常欣賞,除了為他們特別準備可帶走的食物,哥哥還問准我妻子,將剩菜一併打包帶回家。
新工具助學英文
於席間,哥哥不斷說話,提及《動物農莊》一書,其實這本書沒有太多艱深詞彙,但他卻很多生字不懂發音。我請他回家先讀10頁,另一邊廂,我請弟弟閱讀程度較淺的《老人與海》,下周再見面時,看看他們進度如何。
很多弱勢社群的英語能力較遜,主要是除教科書以外,較少閱讀英文課外書,不似那些具有良好家庭及學校背景的學生,比較重視閱讀。幸好,現時可借助不同工具輕鬆學習英語單詞和發音,例如劍橋詞典、BBC新聞,可以很容易理解英文生字的含義、學習準確的發音。
同樣的美食 不同的感受
事實上,很多人會將生活的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例如對美食習以為常,不會停下來細賞,只懂得投訴挑剔。但是,同樣的食物,有些人卻沒機會享用過,如能為他們提供一頓美食,伴以溫馨的家庭環境,將何等有意義﹗
若然我們有能力,為什麼不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付出多一點?我堅信每個人都有一個使命,於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角色和該做的事,同時也堅信你讀到此篇文章,其實都是緣份使然,緣起時好好把握,緣滅時隨遇而安,心無掛慮。
交銀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
[雷賢達 投資賢達]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