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極端言詞無助扭轉劣勢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8日 06:35
2013年11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都說這是個在政治上猶如末世般的黑暗時代。問責官員連環跳船,彷彿置身鐵達尼號,到了昨天已是第5個;早前電視龍頭TVB封殺壹傳媒的決定,妨礙正常採訪,傷害新聞自由(近日殃及慈善籌款),更是霸道離奇;同一時間,移民心態又再瀰漫,再配上一個民望低處未算低的谷底特首,不少人問:香港,怎麼辦呢?


面對如斯政局,有心人都焦急不已。一些政治評論家的筆調也愈益沾滿了一種急迫躁動的情緒,處處勾勒出香港人已沒有選擇的餘地。於是,有些人說,在大是大非的關頭,你不站起來抗爭,就是幫兇和賤骨頭;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就是問題的一部分。云云。


我明白,這種盡是道德義憤的腔調,間或有醍醐灌頂之效,但更多時候,恐怕只會是少數激進公民的回音谷。


在世間活過的人大都知道,大部分人根本既非朋友也非敵人。他們之所以「未」站出來,涉及很多個人、文化和社會元素,而社會運動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讓人們可以打破那些條條框框,自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因而,好的政治總是能夠帶來創造和轉化,並叫民眾重拾公民行動力。凡此,根本無法通過咒罵交換回來。


與其說那些人都是賤骨頭、幫兇,倒不如說這是現階段民主運動的無能和不成熟,它無能呼召更多民眾站出來抗爭,這方面政論家、民運中人都是「問題一部分」。怪罪普通人,是運動失敗的徵兆,因它不會讓你的答案變得更有說服力。


這一兩年,非此即彼的邏輯和極端的言詞雖然有價有市,但卻不利於創造和轉化,若然要扭轉運動的劣勢,反對運動得走得更遠,沉着應戰,以鬥志、耐心和誠意打動更多人的加入。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