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院校董會昨宣布,委任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仁良任校長,今年9月履新,任期5年。他表示,上任後首要任務是帶領教院正名大學,認為正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相信只是時間問題。另被問及對六四事件的看法時,他語帶哽咽地形容,事件是「中國人的大悲劇」,當年軍方出動坦克車對付學生「難以接受」,中小學教師可向學生講解事件和背景,但教學時不應有既定立場。
張仁良昨晨於教院校董會通過其任命後,與校董會主席彭耀佳、署理校長鄭燕祥等見記者。他表示,對出任教院校長表示榮幸,上任後希望先與教院師生溝通,並會把帶領教院正名列作頭等要務。
張炳良:對教育非常有心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知悉教院委任張仁良為校長,相信教院校董會按院校長遠利益和需要,遴選合適人士出任校長。教院前校長、現任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認識張仁良多年,形容對方是對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發展都非常有心的人,相信他的社會觸覺,可幫助教院發展。
「正名成事在天」 無交代時間表
但被問及教院正名時間表時,張仁良僅重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相信教院正名大學只是「時間問題」,稱未來將帶領師生繼續做好教研工作、與政府溝通和加強向社會宣傳,沒有交代具體時間表。
張仁良亦被問到本港應如何推行國民教育,他認為學校應向學生講解中史和中國文化,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至於六四事件,張語帶哽咽憶述,當年看到電視畫面後「對住電視喊,第一時間想移民」,認為事件是中國人的大悲劇;軍方出動坦克車對付學生更是「難以接受」。
指六四是中國人大悲劇
他強調,六四事件是歷史事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授課時無法避免,因為學生都會自行上網另覓資料。但教師授課時應以講解事實和背景為主,不應有既定立場,讓學生自行判斷。
學生會憂「教育門外漢」
教院學生會會長陳宗迪表示,樂見教院委任新校長,但認為張仁良從未就正名一事向師生承諾,或解釋理念;其商科背景亦令學生擔心他是「教育門外漢」,無法有效帶領教院發展。學生會計劃在張上任後舉辦校長論壇,邀張出席向教院師生交代理念,加強彼此認識。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說,張仁良是經濟學者,在基礎教育上無明顯往績,擔心他對小學及幼兒教育的了解十分有限,建議他多了解中小幼教育現况,做好師資培訓。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